有的放矢是什么意思 有的放矢的正确读音(有的放矢是什么意思 有的放矢的翻译)

全文字数|5.6千

阅读时间|25分钟

图片来源|网络

1.认清题目强调的角度

2.选择最适合题干的答案

3.把握词语和成语的使用语境

4.不要滥用非常时髦的词

5.注意词语的固定搭配语境

6.意思对了,语境错误

7.把握全文思路,了解作者意图

8.注意成语的特殊使用角度

本文为2016国考正确率≤60%的「言语理解与表达-选词填空」难题。


一、认清题目强调的角度

【2016国考地市级卷23题/省级卷25题】雾霾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识别污染源是有效治理大气污染至关重要的环节。对京津冀区域而言,认清区域内污染源的共性及差别,有助于区域内地区_______地对污染源进行综合治理。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因地制宜

(B)正本清源

(C)齐心协力

(D)有的放矢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因地制宜

(B)正本清源

(C)齐心协力

(D)有的放矢

正确率47%,易错项A


「单空类成语题」的题干一般比较简单,本题理解起来就没有任何难度,其主要考查点在于对成语含义的能否准确掌握,尤其能否认识到是4个成语的区别。

本题BC较容易排除。

B「正本清源」指的是「从根本、源头上纠正、整顿、清理」。显然题干强调的是「污染源的共性与差别」而不是「治污要治本,治理污染源的重要性」,无对应描述。另外「正本清源」一词一般用于思想建设而不是实际的「治理污染源」工作,排除。

C「齐心协力」即「齐协心与力」,强调从思想和行动上都团结协作。题干未涉及此类内容,排除。

本题大部分考生误选了A「因地制宜」,其原因就是没有认真读题。

「因地制宜」的含义为「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宜的措施」。题目中说的虽然是「京津冀区域」,但强调的是「京津冀区域内污染源的共性与差别」,而不是「京津冀区域的差别」。

前者说的是「不同区域的污染源的共性+差别」,后者说的是「不同区域的不同」,因此「因地制宜」用在后者是合适的,用在前者就不太恰当了。

D「有的放矢」的含义「有目的才放箭,形容措施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适合本题「京津冀区域内污染源的共性与差别」的背景描述,正确。

本题A选项看着非常有诱惑力,不认真读题很可能会根据印象秒选A。实际上,题干和4个成语都不难,只要认真分析就能很快排除干扰项,稳稳拿下分数。

通过本题可以进一步认识到「欲速则不达」这句谚语的内涵。

二、选择最适合题干的答案

【2016国考地市级卷27题/省级卷27题】筹算应用了大约两千年,对中国古代数学的发展功不可没。但筹算有个严重缺点,就是运算过程不保留。元朝数学家朱世杰能用筹算解四元高次方程,其数学水平居世界领先地位,但是他的方法难懂、运算过程又不能保留,因而_______。中国古代数学不能发展为现代数学,筹算方法的_______是个重要原因。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形同虚设 束缚

(B)销声匿迹 片面

(C)后继无人 限制

(D)难以为继 约束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形同虚设 束缚

(B)销声匿迹 片面

(C)后继无人 限制

(D)难以为继 约束

正确率57%,易错项D


概括题干:

筹算的严重缺点是不保留运算过程,因而能解四元高次方程的筹算_______,筹算方法的_______也是中国古代数学不能发展的重要原因。

本题第一、二空都只能选C。

第一空和「失传、已无法获知相关信息」有关。

A「形同虚设」的含义为「只有形式没有实际内容,设置了同没有设置一样」,显然和「筹算」的描述不符。

B「销声匿迹」指的是(有生命物体)主动消除声音和痕迹,形容躲藏的很好,显然不符合题意。

C「后继无人」说明筹算技术后来没有被人们继承、传承下来,符合题意,正确。

D「难以为继」主要强调由于客观原因,尤其是经济、技术等客观条件的原因,某事物难以继续下去。而本题强调的是「由于运算过程不保留而失传」,不是「筹算需要花很多钱/需要很多高大上的技术」,不合适,排除。

第二空和「缺陷、缺点、不足」有关。显然A「束缚」和B「片面」在本文根本没有体现,D「约束」更偏向于「根据法律、条约」来进行限制,而C「限制」本身含有「不足」的意思,因此C正确。

本题需要注意,D选项两个词都看上去似乎勉强能用在本题中,但仔细分析可发现均不如C合适。面对「二选一」的选词填空题,一定要注意两个选项含义的区别。

三、把握词语和成语的使用语境

【2016国考地市级卷28题/省级卷28题】在量子理论产生之前,人类在宏观世界里从未观测到任何负能量的物质。把真空的能量定为零的经典物理学,无法_______一种比真空具有更少能量的物质,而在量子理论中,真空不再是_______,每时每刻都有大量的虚粒子对(一种永远不能直接检测到、但其存在确实具有可测量效应的粒子)产生和湮灭。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理解 高高在上

(B)相信 空空如也

(C)认可 一尘不染

(D)接受 一无所有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理解 高高在上

(B)相信 空空如也

(C)认可 一尘不染

(D)接受 一无所有

正确率48%易错项B


本题需要对词语和成语的常用语境有所了解。

概括题干:

根据观测结果和经典物理学理论,人们无法_______一种比真空具有更少能量的物质,而在量子理论中,真空不再是_______,每时每刻都有大量虚粒子产生和湮灭。

本题第一空可选AD,第二空只能选D,综合选D。

根据文意可知,在传统认识中真空能量最低,因此无法「理解」或者「接受」比真空能量更少的物质,第一空AD符合题意。

B「相信」不符合语境,和本题类似的描述为「发生了某件超出认知范围的事,人们不敢相信」。但题干说的是「量子理论(虚粒子猜想)」,相对于该理论提出的时代是超前的、不太能让人们理解、接受的,和「相信此事是否发生」无关。

C「认可」明显错误,该词一般搭配语境为「权威机构或社会舆论对某事的承认、许可」,和科学界的新理论设想无关。

第二空只能选D,根据题干描述可知真空中并非什么都不存在,「一无所有」正确。

A「高高在上」一般形容有权力的人员态度摆的高高的,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带有很强的贬义,明显错误。

B「空空如也」和「一无所有」是近义词,看似有道理,但该词出自孔子和农夫的问答,形容的是一个人没有学识。因此,现在使用该词的语境一般带有某种思辩哲理,或者是为了形容非常空的状态,例如:

一无所知的大脑空空如也。

肚子空空如也,饿的不行了……

钱包空空如也,这个月要吃土啦!

题干选择的材料有很强的科普性质,此类文章一般是不会使用这种成语的,因此B不合适。

C「一尘不染」形容极为干净,一点尘土都没有染上。该词不是「一尘不存」,不带有「什么也没有」的意思,排除。

综合考虑,本题D选项正确。

本题含有多个意思看似相近,但使用语境差距很大的词,需要认真辨别。需要注意「空空如也」和科普类文章语境的不适应之处。

四、不要滥用非常时髦的词

【2016国考地市级卷29题/省级卷32题】资源为国家所有,资源开发不应成为暴利行业,可以大幅提高修复基金,生态补偿基金额度,作为_______,让有能力、有资质、负责任的企业成为开发主体,使其成为未来矿产开发的方向。与此同时、建立矿山生态终身追责机制、严厉打击私挖滥采,让_______者得不偿失,这样才能保障矿山资源的有序开发。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门槛 杀鸡取卵

(B)标杆 寅吃卯粮

(C)壁垒 唯利是图

(D)标准 暴殄天物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门槛 杀鸡取卵

(B)标杆 寅吃卯粮

(C)壁垒 唯利是图

(D)标准 暴殄天物

正确率59%,易错项C


严格来说本题难度并不高,但考生需灵活掌握综合排除法。

概括题干:

资源开发可以大幅提高修复基金、生态补偿力度作为_______,让好企业成为开发主体。同时建立终身追责机制、严厉打击私挖滥采,让_______者得不偿失,保障资源有序开发。

本题第一空可选AD,第二空可选AC,综合选A。

根据题干可知作者希望开发资源者多付出代价,即将「修复基金、生态补偿力度」作为进入的「门槛」或强制性的「标准」,AD均可。

B「标杆」显然错误,作者并未在文中表达「扶植行业标杆」的意思,上下文无对应描述。

C「壁垒」语境错误。「壁垒」一词一般用于国际贸易和垄断性、高科技行业中,本文说的是国家对资源开采市场的整治规范,不适合使用该词。

第二空表达的是对「私挖滥采、_______者」的惩罚,填入词应与「私挖滥采」对应,A「杀鸡取卵」和C「唯利是图」可选。

A「杀鸡取卵」的角度是「为了眼前的利益牺牲长远利益,不顾后果」;C「唯利是图」的角度是「只顾着挖资源赚钱,一切以利为先,不考虑其他情况」,两者均符合要求。

B「寅吃卯粮」的意思是「在寅年就吃了卯年的粮食」,形容经济困难,只能先把未来的预算挪用过来,一般用于形容家庭、企业、政府运转困难,和「今年就挖了预定明年才挖的资源」没有任何关系,语境错误。

D「暴殄天物」明显错误,该词只能形容「粗暴地糟蹋很珍贵的好东西」,核心在于「粗暴地糟蹋(暴殄)」。私挖滥采者「唯利是图」,显然是「杀鸡取卵」的做法,但这是为了经济利益,而不是「糟蹋好东西」。

「壁垒」一词近年来非常常见,但这个词也有使用语境,不要因为它时髦就滥用。掌握成语的使用语境,对于做好「选词填空」题非常有意义。

五、注意词语的固定搭配语境

【2018国考地市级卷30题/省级卷31题】关于枕头,现代人比前人的认识和经验都要多得多,但是人们记得最_______的话,却是古人说的「高枕无忧」,现在被_______最多的,恰恰也是这句话,「高枕」被认为是颈椎问题的诱因之一。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深刻 指责

(B)清楚 批评

(C)牢固 谴责

(D)广泛 批判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深刻 指责

(B)清楚 批评

(C)牢固 谴责

(D)广泛 批判

正确率43%,易错项A


概括题干:

关于枕头,人们记得最_______的话是古人说的「高枕无忧」,现在被_______最多的也是这句话,「高枕」被认为是颈椎病的诱因。

本题第一空可选B,第二空可选BD。

第一空中D「广泛」、A「深刻」与「记得」不能搭配,正确搭配应为「流传广泛」和「印象深刻」。

而C「牢固」对应的语境为「人们从书本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而不是「流传的、有印象的知识」。

因此ACD三者都不可选,B「记得清楚」符合题意,正确。

第二空应填入B「批评」或D「批判」,指的是从现在的科学角度,对这句民间流传俗语的批评或批判意见。

A「指责」一般搭配为「指责某人或某组织(有具体指责对象)的观点」,C「谴责」最常用在国际外交中,或者是针对恶性恐怖事件的表态,两者都不适合文中语境。

综合考虑,本题B选项正确。

虽然本题选项对应的词很简单,但简单中暗藏陷阱,很多考生没有意识到A「指责」是不适合用在批评古代流传的观点的。

「记得牢固」中的「牢固」是要主观能动性的,有加牢变固的过程,一定要注意。

六、意思对了,语境错误

【2018国考地市级卷32题/省级卷30题】公元1772年,在西方世界,狄德罗_______长达21年编纂的《百科全书》11卷全部出齐,大功告成;而在东方世界,乾隆皇帝正式下诏编纂《四库全书》。作为主编这两部巨著的领袖人物狄德罗和纪晓岚,他们曲折的命运,无疑最集中地_______了中西方知识分子的心路沧桑。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废寝忘食 显露

(B)呕心沥血 展示

(C)苦心孤诣 反映

(D)精益求精 表现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废寝忘食 显露

(B)呕心沥血 展示

(C)苦心孤诣 反映

(D)精益求精 表现

正确率50%,易错项A


概括题干:

狄德罗_______长达21年编纂了《百科全书》。同时乾隆皇帝正式下诏编纂《四库全书》。作为主编,狄德罗和纪晓岚的曲折命运最集中地_______了中西方知识分子的心路沧桑。

本题第一空可选B,第二空可选BC,综合选B。

本题第一空看似ABCD皆可,但结合上下文可知,只有B合适。

可发现题干中只提到了狄德罗编纂的时间长,而B「呕心沥血」说明狄德罗耗费了自己的心血,符合题意。

A「废寝忘食」含义为「顾不上吃饭和睡觉」,原文并未体现,排除。

C「苦心孤诣」重点突出了「苦心」,但原文并没有狄德罗「遇到艰苦的情况,想尽办法去解决」的描述,排除。

D「精益求精」重点突出了「求精」,但原文同样未体现该内容,排除。

ACD所强调的点在原文都未体现,因此不可选。

第二空中,「主编命运」可以「展示」或「反映」心路沧桑,B「展示」偏「向外展开叙述」,C「反映」则重「向深处发掘」,但A「显露」和D「表现」必须对应「主体的主观动作」,而「主编命运」属于客观事物,因此两者不合适。

综合考虑,本题B选项正确。

「选词填空,必有对应」。如果一个词说到了「忘记吃饭睡觉」、「条件艰苦」,那么文中应当有对应的描述。如果没有对应描述,这就是个错误的选项。

通过本题可以理解「成语意思对了,但语境不适合」的情况。

七、把握全文思路,了解作者意图

【2018国考地市级卷37题/省级卷40题】建筑设计,是一个科学问题,也是一个民主决策问题,规划设计要_______专业人士的意见,_______艺术创新,但是,城市公共建筑的设计规划,又是重要的公共事务,需要遵循民主决策、公开决策的原则,通过制度化的渠道,_______公众尤其是当地民众的意见。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重视 保障 征集

(B)听取 保护 吸纳

(C)采纳 支持 吸收

(D)采用 维持 征求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重视 保障 征集

(B)听取 保护 吸纳

(C)采纳 支持 吸收

(D)采用 维持 征求

正确率32%,易错项A


概括题干:

建筑规划设计要_______专业人士的意见,_______艺术创新,但是它又是重要的公共事务,需要通过制度化的渠道,_______公众尤其是当地民众的意见。

第一空可选AB,第二空可选ABC,第三空可选BC,综合选B。

根据题意可知,第一空可以选A「重视」或者B「听取」,表明对专业人士的尊重,但C「采纳」或D「采用」相当于直接使用了意见,明显与下文不符,排除。

第二空ABC「保障、保护、支持」艺术创新都是可以的,但D「维持」错误,因为「维持」意味着对已经创造出来的事物想办法维持下去,不符合题意, 排除。

第三空可选BC「吸纳、吸收」,表明把公众的意见已经纳入规划设计中,但AD「征集、征求」则只是个姿态,偏向表面工作,和题干含义不符,排除。

综合考虑,本题B选项正确。

A选项最后一空的「征集」看上去没问题,但从本文「要……又是……需要……」的结构可看出,后者的地位不能比前者弱太多,因此仅仅「征集」意见是不够的。

一定要把握全文思路,了解作者意图。

八、注意成语的特殊使用角度

【2018国考地市级卷40题/省级卷39题】数据新闻是个强大的工具,_______了电脑科学、统计学以及社会科学在大数据研究方面的成果。数据记者可以通过编写算法寻找_______ ,勾勒出影响力、权力或消息源之间的关系图。在这种背景下,传统纸媒_______,自不待言。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汇合 线索 偃旗息鼓

(B)结合 话题 危在旦夕

(C)综合 方向 望尘莫及

(D)融合 趋势 日渐式微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汇合 线索 偃旗息鼓

(B)结合 话题 危在旦夕

(C)综合 方向 望尘莫及

(D)融合 趋势 日渐式微

正确率47%,易错项C


概括题干:

数据新闻是个强大的工具,_______了多种科技在大数据研究方面的成果。可以通过编写算法寻找_______ ,勾勒各种关系图。在这种背景下传统纸媒_______,自不待言。

本题读完后就可以直接确定D选项,因为最后一空的ABC均完全不合适。

读题后可发现第一空应填入具有「把成果融合在一起」意思的词,第二空寻找的事物和新闻有关。粗略一看,第一空可选BCD(A「汇合成果」搭配不当),第二空ABCD均可,但第三空只能选D。

通过前文所介绍的数据新闻的优势,可确定最后一空应填入的词和「竞争力差、越来越不行」有关。D「日渐式微」形容「传统纸媒在数据新闻的压力下,逐渐地由兴盛转为衰落」,完美搭配了这个语境,正确。

A「偃旗息鼓」中「旗」和「鼓」指代战争,该成语的意思就是把军旗收起来,让战鼓休息,形容休战的场景。本题和「战争、休战」无关,显然错误,排除。

B「危在旦夕」含义危险就在早晚,形容危险马上就要到来。从字面意思上就可以感受出本成语给人的压力,这种强烈的危险感受显然不适合「传统纸媒的衰落」这个背景,排除。

C「望尘莫及」看似有道理,但问题是该词在本题中的使用语境是有问题的。

「望尘莫及」的意思是指望见前面骑马的人走过扬起的尘土而不能赶上。比喻远远落在后面,多用于表示对人钦佩的自谦语,不适合用来描述「传统纸媒赶不上数据新闻」的语境。

本题前2个空很难排除,也让考生很纠结,但本题的解题核心在最后一空,抓住不同成语的搭配和语境即可快速解出。

本题一定要注意「望尘莫及」的使用角度,不能用于简单的描述。

本文来自“浅时光”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华夏信息网立场,本站不对文章中的任何观点负责,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只用于提供信息阅读,无任何商业用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文章、内容、图片、音频、视频)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1470280261#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维护您的正当权益。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xxwhg.com/cs/52652.html

上一篇 2022-11-20 01:10:19
下一篇 2022-11-20 01:02:5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