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贡院位于南京市秦淮河岸,现在名叫“中国科举博物馆”,对面是曾经灯红酒绿的勾栏瓦舍。一边是寒窗苦读的饱学士子,一边是莺歌燕舞的红粉佳人,读书人和歌姬隔河相望,仔细想来,真是相映成趣。
夜色下的江南贡院
江南贡院是明清时代中国规模最大的贡院,有房两万多间,比北京贡院要大一倍。江南贡院,是科举时代读书人心中的圣地。
1905年,慈禧太后宣布取消科举,江南贡院从此成为少人问津之地。在此之前数百年,有许多踌躇满志的读书人走进考场,开始他们变幻莫测的官场生涯。这些人中,有文天祥、于谦、唐寅、翁同龢、张謇、陈独秀等等。
至公堂
这所贡院始建于南宋乾道四年(1168年),明清时期,由于江苏和安徽两省被并称为江南省,两省考生共同在这里参加科举考试,开启了江南贡院的鼎盛时期。
在江南贡院你可以看得到历代状元的名字,这里记载了从唐代到历经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考试中走出的七百名状元。例如南宋的文天祥,他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可以说是震铄古今;清朝的江苏南通籍状元张謇,著名的实业家。这些状元虽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名垂青史,但也都是不可多得的国家栋梁。
江南贡院晨景
江南贡院一格一格的“考试”,非常值得一提。一个人在仅可以容身的方寸之地吃喝拉撒,还要费尽心思做出一篇锦绣文章来。这里的环境可以说是十分恶劣:蚊虫肆虐、臭气熏天,饮食粗糙、连腰腿都无法伸直……为了功名而侧身在这样的“斗室”中,连续三天,中途不得离开,可以想象他们为了光宗耀祖、金榜题名,忍受了多么巨大的痛楚。怪不得《儒林外史》里的范进在得知自己高中之后要疯了,那是把自己压抑了很多年之后的一次巨大释放。同时也反映出科举制度对人性的巨大扭曲。
夜色下的江南贡院
科举制度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和科举有关的神明也是我们需要探讨的,这就是魁星。在江南贡院南苑的魁星阁,我们有幸瞻仰到了这位魁星的尊容。魁星阁里面有一个鬼形的神像,一脚向后翘起,形状就像是“魁”字的大弯钩;一手捧斗,象征着“魁”字里的小斗字。这样的含义是“魁星点斗”,对于读书的士子来说,是千载难寻的好兆头。
魁星点斗
说到读书的士子了,现在我们说一下科举制度好了。科举制度为历代王朝输送了大量的人才,可是从根源起也留下了巨大的隐患。科举制度毕竟是以四书五经来作为选拔读书人做官的唯一途径,那些圣人之道读得好的人一步登天做了官,可是还有一批人才,他们研究的是技术,例如水利、科学等更加实用的学科,却不能够为国效力,或者只能给那些考得好的人做助手,最终只能在遗憾中告别自己的人生。
本文来自“宁七月”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华夏信息网立场,本站不对文章中的任何观点负责,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只用于提供信息阅读,无任何商业用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文章、内容、图片、音频、视频)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1470280261#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维护您的正当权益。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xxwhg.com/cs/526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