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美国新闻记者埃德加斯诺先生,只身一人从陕西省的西安向北进入陕北革命根据地。在穿过中国黄土高原时,面对眼前遍地黄土和千沟万壑的奇特地形景观,斯诺先生感到非常不可思议。
后来在他的《西行漫记》中写道:“有的山丘像巨大的城堡,有的像成队的猛犸,有的像滚圆的大馒头,有的像被巨手撕裂的岗峦,上面还留着粗暴的指痕……这是一片多么可怕的地方,简直就是“疯神”捏就的土地!”
黄土高原东到河北、山西交界的太行山,西到甘肃的乌鞘岭,南到秦岭,北至长城一线,面积达四十余万平方千米。黄土厚度一般五六十米,在陕甘等地可达一二百米。
欧洲、美洲也有黄土分布,但在面积与厚度上都不能与我国的黄土高原相提并论。黄土高原的特点引起世界各国科学家们的普遍注意,他们思索着:这么大面积的黄土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呢?
黄土高原手绘图
关于黄土的成因,20世纪初地学界进行过热烈的讨论,并提出了风成说、水成说、残积说和多种成因说等多种学说。
风成说认为,黄土是当地岩石风化造成的。蒙古、中亚和我国西北一带的荒漠地区,气候干燥,温差很大,由于热胀冷缩的作用,使岩石、砂砾等被“加工粉碎”成细小的沙子和粉尘。
强劲的西北风将以百万吨计的细沙和粉尘旋入天空,随风南下。于是粗粒的先沉降下来聚成沙漠,细粒的则被飘移至秦岭北麓。经过二三百万年的搬运堆积,终于形成了黄土高原。
持这种学说学者很多,但反对者也不少。反对者认为,如果上述观点成立的话,黄土高原应该到处都是黄土。可是,事实上黄土高原超过两公里以上的山地并没有多少黄土分布。这些山地是由另一种土质覆盖着,上面分布着茂密的林木,它们像一个个绿色的小岛,屹立在茫茫的黄土海洋中。
中国科学家的工作似乎找到“黄土风成说”强有力的证据。他们找出了夹杂在黄土地层中的大量植物孢粉化石,通过对这些孢粉的分析,可以判断形成黄土时的气候环境。
中国科学家指出,形成黄土的当时气候是一种比较干旱的多风环境,有利于黄土的搬运和堆积。同时,通过对不同地区的黄土颗粒的分析,可以看出黄土的颗粒越往东南方向越细,相反越接近沙漠地区就粗一些。这些事实无疑是黄土风成说的有力论证。
水成说则认为,黄土是由流水挟带的泥沙堆积形成的。他们发现,在一些黄土的地层剖面上,有明显的分层现象。这种分层现象无疑是流水形成的最好证据。可是,反对者提出不同意见。
他们研究发现,黄土高原上的黄土分层现象并不明显。相反,在几十米厚的黄土层里,上下几乎都是一种非常细致的黄土层。
残积说则认为基岩风化就地成土,多成因说则认为黄土是上述几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在今天,尽管4种假说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风成说还是在学术界获得更多的认同。黄土与黄土高原是中国最独特的自然景观,它面积辽阔,历史久远。特别是黄土本身蕴藏着的许多的科学奥秘,也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去探索和发现。
免责声明:图文资料整理自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公众号予以处理
本文来自“修夏”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华夏信息网立场,本站不对文章中的任何观点负责,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只用于提供信息阅读,无任何商业用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文章、内容、图片、音频、视频)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1470280261#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维护您的正当权益。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xxwhg.com/cs/527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