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大合唱作者 黄河大合唱作品分析

冼星海(1905.6.13-1945.10.30),男,曾用名黄训、孔宇,祖籍广东番禺(现属广州市南沙区榄核镇),出生于澳门,中国近代著名作曲家、钢琴家,有"人民音乐家"之称。1926年入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1928年进上海国立音专学习音乐。1929年去巴黎勤工俭学,师从著名提琴家帕尼·奥别多菲尔和著名作曲家保罗·杜卡斯。1935年回国后,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1938年赴延安,后担任 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1939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10月因劳累和营养不良,他的肺病日益严重,最后冼星海病逝于莫斯科。

妻子 钱韵玲

冼星海的人生经历可谓丰富而艰辛。在短暂的40年生命历程中,他经历了从一个普通贫苦船工的子弟,到音乐家,再到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转变。

冼星海1905年出生于澳门一个贫苦渔民家庭,据说他出生的时候,因为他母亲看到湖边的大海,海面上是朗朗星空,所以就给他取名“星海”。一直到6岁,他基本上都是在澳门长大的。幼年的冼星海也随着母亲在海上漂荡,在祖父忧伤绵长的萧声中,在渔民喜忧参半的民谣中,冼星海一天天长大。

冼星海6岁就辗转随母亲到了新加坡,进入了新加坡的养正学校,也就是在学校的音乐课开始了音乐之旅。养正学校的区健夫老师,最先赏识冼星海的音乐秉赋,并选他进入学校军乐队,让他开始接触乐器和音乐训练。当时的养正校长林耀翔,接受岭南大学专为华侨子弟返国升学所设的华侨学校校长一职,冼星海正是他亲自带往广州升学的20名养正学生之一。

为了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1918年,母亲黄苏英想方设法来到广州,把13岁的冼星海送进了岭南大学附中的义学学习小提琴,正式开始专业学习音乐。在这里,母子两人整整度过了6年。冼星海在学校努力学习,功课一直很好,而最令他着迷的是音乐课,这让他从小在祖父的萧声和教堂唱诗班里获得的音乐感受有了发展的天地,他参加了义校的唱诗班和管弦乐队。

进入岭南大学附中本校后,为了贴补家用,冼星海依靠每天售卖两个钟头的书籍纸笔等物,和加入“岭南银行乐队”这两件工作,来维持学费和伙食费。他在乐队里担任演奏直箫,后来成了附中管弦乐队的指挥,被广州人称作“洋箫”的单簧管,他也吹得很有韵味,由此,他得到了一个雅号“南国箫手”,连有名的培正中学也请他去做音乐教员和乐队指挥。

1926年春,他卖掉了心爱的小提琴,在朋友的资助下来到北京,考入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靠在学校图书馆任助理员维持生活。他师从萧友梅博士和知名俄籍小提琴教授托诺夫。1928年,冼星海进入上海国立音乐学院,主修小提琴和钢琴,后因参加学潮被迫退学。1929年去巴黎勤工俭学,他靠在餐馆跑堂、在理发店做杂役等维持生活,在塞纳河畔梧桐树下几次晕倒,险些被法国警察送进陈尸所。

冼星海在音乐上可谓大器晚成。他在20岁左右才开始学拉小提琴,被同事们戏谑地称为“宰鸡能手”———拉小提琴像杀鸡一样难听。他刚到巴黎时,也是大部分时间用于解决温饱。后来,他遇到那里的中国留学生马思聪,并由他引见了法国巴黎歌剧院首席小提琴奥别多菲尔和音乐大师加隆。大师们钦佩他的毅力,破例免去了他每月各200法郎(约合10块银元)的学费。他根据唐朝诗人杜甫著名的诗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而创作的奏鸣曲《风》,排上了巴黎音乐学院新作品演奏会节目单,并在电台播出,从此有了名气。

1931年以优异成绩考入巴黎音乐学院,在高级作曲班学习,他是该班几十年来第一个中国考生。留法期间,他创作了《风》《游子吟》《d小调小提琴奏鸣曲》等十余首作品。

1935年回国后,他在上海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先后创作了《救国军歌》《战歌》等大量抗日救亡歌曲,并为进步影片《夜半歌声》《壮志凌云》《青年进行曲》,话剧《太平天国》《日出》《复活》《大雷雨》等谱曲。

一次,冼星海参加了上海学联到郊区救亡宣传的活动。国民党当局派保安队到现场阻止学生,对峙时剑拔弩张。这时,青年诗人塞克把自己写的一首诗交给冼星海。冼星海怀着满腔激愤,朗诵了两遍,倚墙只用了5分钟就写出曲谱———“枪口朝外/齐步前进/不伤老百姓/不打自己人/……”这首《救国军歌》当场在学生中唱响,随后在场的老百姓甚至连保安队的士兵也跟着唱,很多人边唱边流泪。

1937年全国抗战爆发后,他参加上海话剧界战时演剧二队,进行抗日文艺宣传。同年10月到达武汉,不久参加了周恩来、郭沫若等领导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参与主持抗战音乐工作。他深入学校、农村、厂矿,向群众教唱抗日歌曲,举办抗战歌咏活动,对动员民众起了有力的配合作用。期间,他创作了《保卫卢沟桥》《游击军歌》《在太行山上》《到敌人后方去》等著名抗日歌曲。

冼星海和党的音乐宣传队一起转移到武汉,在武汉冼星海再次与当了小学音乐教师,并与参加了他创建的"海星歌咏队"的钱韵玲相见。那段时间,在武汉六小教书的钱韵玲每周两次向冼星海学唱救亡歌曲,然后她又和队员们去教唱更广泛的民众队伍。1938年7月20日,33岁的冼星海和24岁的钱韵玲在文化人聚会较多的普海春酒楼订婚,来参加的有田汉等不少后来的文化巨匠。

1938年9月,冼星海接到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全体师生的邀请电报。于是,他高兴地对钱韵玲说:“我们到延安去吧。”说走就走,这年11月,在八路军办事处的帮助下,他们乘坐华侨捐赠的汽车,扮作侨商,躲过盘查越过封锁线,两人携手离汉去延安。他们在途中结成了幸福伴侣,最后终于成功到达革命圣地延安。

冼星海和妻子女儿

在延安鲁迅艺术学院,组织上分配给他俩一孔窑洞。冼星海先是担任音乐系教员,不久担任了系主任,钱韵玲则进入了该院的高研班学习。

1939年的延安,生活条件虽然相当艰苦,但冼星海、钱韵玲夫妇却很乐观。没有咖啡,他俩把黄豆磨成粉拌上少许红糖,被"鲁艺"师生们称作"土咖啡"。冼星海抽的烟斗嘴坏了,在延安配不上,他就把一支竹杆毛笔的笔尖拔了,将笔杆当烟嘴用,坐在土炕上临窗的小桌前,抽着超长烟斗奋笔创作。冼星海艺术创作的习惯是:思考一旦成熟,工作起来的劲头相当惊人,可以连续几天几夜不休息直至作品完成。

1939年3月26日至31日,冼星海以同样的方式,在6天6夜内不眠不休、不间断地完成了《黄河大合唱》的8首合唱、齐唱、独唱、对唱、轮唱作品的谱曲。创作前,因延安买不着糖果,喜食甜食的冼星海要光未然买两斤白糖送他。于是,在冼星海盘腿坐在炕桌前激情创作《黄河大合唱》的日子里,那一撮撮抓放进嘴里融化的白糖,那超长烟杆吐出的腾腾烟雾以及"土咖啡"的芳香,一齐化作了那时而激昂、时而婉转、时而狂野的民族声乐巨作的精彩华章……

在冼星海创作《黄河大合唱》的日子里,她不但一如既往地照顾他的一日生活起居,还为他熬红枣汤、烤山药蛋,并帮助他在空白稿子上划好格子便于谱曲。

1940年5月,冼星海赴苏联,为大型纪录片《延安与八路军》进行后期制作与配乐。临行前,毛泽东在家中请他吃饭并饯行。次年,苏德战争爆发,该片制作停顿。他想经新疆回延安,却因当地军阀盛世才反共、交通中断而未成,被迫羁留于哈萨克的阿拉木图。在供应十分困难的战时条件下,他相继完成了《民族解放交响乐》(“第一交响乐”)、《神圣之战》(“第二交响乐”)、管弦乐组曲《满江红》、交响诗《阿曼该尔达》和以中国古诗为题材的独唱曲。因劳累和营养不良,他的肺病日益严重。1945年初,苏联有关方面将他送到莫斯科的克里姆林宫医院接受治疗。刚住进医院,冼星海便开始创作管弦乐《中国狂想曲》。但病魔无情,1945年10月30日病逝于克里姆林宫医院,年仅40岁。1945年11月14日,延安各界为冼星海举行追悼会,毛泽东亲笔题辞“为人民的音乐家冼星海致哀”。

钱韵玲(1914-1994),女,浙江杭州人,出生在湖北咸宁,中共党员,音乐教育家。钱韵玲是中共地下党员、中央文化工作委员会的负责人之一,公开身份是上海暨南大学教授、社会活动家钱亦石的女儿,上海新华艺术专科学校的学生。

1994年,钱韵玲于杭州去世。

冼星海、钱韵玲的独生女冼妮娜,在1970年代从西北制造飞机的工厂调回杭州,到浙江省图书馆,一直在那工作到退休。

本文来自“四月释梦”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华夏信息网立场,本站不对文章中的任何观点负责,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只用于提供信息阅读,无任何商业用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文章、内容、图片、音频、视频)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1470280261#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维护您的正当权益。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xxwhg.com/cs/53682.html

上一篇 2022-11-23 10:27:53
下一篇 2022-11-23 10:57:46

相关推荐

  • 红楼梦由谁写(红楼梦由谁写完)

    作者:刘永 然而这位“曹雪芹”生前却默默无闻,神龙见首不见尾,其真实身份一直成谜,至今人们都还在孜孜不倦地探究、猜测,这位学贯古今的才子到底是何方神圣? 曹雪芹 (一)纪晓岚对“曹雪芹”熟视无睹 《红楼梦》创作诞生于清代乾隆时期,作者曹雪芹之所以隐瞒自己的真实

    2023-05-14 00:53:01
    157
  • 黄帝内经写的什么内容(黄帝内经是谁写的什么朝代)

    《黄帝内经》是现存最早中医理论著作,对后世中医学理论的奠定有深远的影响。相传是黄帝与岐伯、雷公、伯高、俞跗、少师、鬼臾区、少俞等多位大臣讨论医学的记述,但传统上多认为此书成书于战国时期,但也有学者认为成书应在西汉中。 《黄帝内经》共十八卷,《素问》、《灵枢

    2023-04-27 06:57:15
    309
  • 赠汪伦作者是谁(赠汪伦的作者)

    赠汪伦(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译文:我乘船将要上路,忽然听到岸上传来以脚踏地为节拍的歌声。啊! 这桃花潭的水深有千尺,却也不如汪伦对我的情谊深厚! 一、格律: 赠汪伦(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行xng:八庚gng】押

    2023-04-26 20:57:17
    369
  • 三字经谁是作者(三字经谁写的作者)

    《三字经》的作者是南宋时期杰出的学者王应麟。 王应麟南宋著名学者、教育家、政治家。字伯厚,号深宁居士,又号厚斋。庆元府鄞县人。其博学多才,学宗朱熹,涉猎经史百家、天文地理,熟悉掌故制度,长于考证。南宋灭亡以后,他隐居乡里,闭门谢客,著书立说。 他一生著作甚丰

    2023-04-24 12:27:31
    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