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蟾蜍图片 琵琶蟾蜍原图

龙首凤尾鐎斗,青铜器,生活器具。宋代。尾高17.00;通高25.00;口高16.00;口径15.00;足高9.00厘米。郸城杨庙大队出土。现藏河南博物院。

龙首凤尾鐎斗

龙首凤尾鐎斗,体圆式,龙首曲柄,顶端为龙头状,瞪目,口微张,颌下有须。龙头龙角处向后弯曲,巧妙成一对弧形穿孔。长柄,柄部与壶有焊接痕迹。

口沿一侧有一凹槽状U形流。侈口,直腹素面,平底,腹部下部有弦纹。鐎斗后部为凤尾形扳翼,微翘,上竖有一半圆环耳。三足为蹄形着地,外撇,足下均有一字为李、宝、记。

鐎斗俯视图

鐎斗底部

鐎斗完整无损,壶身与底部明显保留着烟熏的痕迹。通体呈绣绿色,铜鐎斗造型优美,工艺精湛,是宋代出土鐎斗中难得的精品。

比较研究

历代一些文献及著录中,多将“鐎斗’,“刁斗”相混淆。

宋裴骃《集解》引孟康曰:“以铜作鐎器,受一斗,昼炊饭食,夜击持行,名曰刀斗。”北宋《广韵》以刁斗释鐎。此种混淆情况,在清人著录中尤为普遍。清代《两基轩彝器图释》中将熨斗称为“刁斗”,并解释说:“右刁斗,有鱼形,货泉纹,中有小印.日:长宜子孙。《汉金文录》中将新货泉熨斗称为“憔斗”。因此,后世多将鐎斗与刁斗等同为一种器物。实际上,“鐎斗”“刁斗”是两种不同的器物。

鐎斗在我国出土的范围也较为广泛,存世数量也较多,从汉代至唐宋时期均发现有鐎斗,其材质多为铜质、瓷质,且各个时期的鐎斗有着不同的特点。如下图所示铜鐎斗,汉代鐎斗,青铜,内径10.70;高13.00;把长24.70厘米。圆形,深腹,折沿微上翘。有流。下有三个三棱形马蹄状足。长柄,断面为长方形,末端似一圆头铣。口沿稍残。

铜鐎斗

鐎斗。西晋,通长25.00;口径15.00厘米。鐎斗呈盆形,敞口,外折沿,圆腹,微圜状底,下有蹄状三足,腹部有一弯把,把首铸成龙守状。口沿残缺约5.5厘米长。

鐎斗

南朝齐永明七年铜鐎斗

南朝齐永明七年陶三足火盆

唐青瓷鐎斗

南北朝时期墓葬鐎斗较为常见,一柄南朝齐永明七年铜鐎出土时搁置在火盆之中,唐代墓葬中也常有鐎斗出土。1975年福州卫校唐墓中出土的青瓷鐎斗,制作比较粗糙,施釉不及底,三足露胎,柄端龙首简化,尺寸也较南朝时期的更小,口径约8、通高仅8.4厘米。

吴小平先生对目前出土的大量的鐎斗的形制变化进行了研究,并对其特点进行了总结与分期:

鐎斗的形制变化总结与分期

就目前已知的汉至唐代的鐎斗来看, 鐎斗出土地域广泛,不同时期鐎斗的造型、纹饰虽有特点,但有着相似性和连续性,充分说明鐎斗是汉至唐代常用的生活器具。特别是宋之后,鐎斗逐渐稀少,逐渐退出了社会生活领域,铜鐎斗更为罕见,这大概跟瓷器工艺的成熟有关。

史书中常将“刁斗”误读为“鐎斗”,虽然至今仍然未发现自铭“刁斗”的实物来佐证鐎斗与刁斗的不同,但通过文献与考古资料,还是能发现鐎斗与刁斗的区别。

“刁斗”又名“刀斗”,其存世的文献记载要早于“鐎斗”,始见于司马迁的《史记·李将军列传》:“程不识故与李广俱以边太守将军屯。及出击胡,而广无部伍行陈,就善水草屯,舍止,人人自便,不击刀斗以自卫,莫府省约文书籍事,然亦远斥候,未尝遇害。程不识正部曲行伍营陈,击刀斗,士吏治军簿至明,军不得休息,然亦未尝遇害。”同样,《汉书·西域传·罽宾国传》中也有关于刁斗的记载:“斥候士百余人,五分夜击刀斗自守,尚时为所侵盗。”师古注:“夜有五更,故分而持之也。”即士兵分五组击刁斗轮值。由可以看出刁斗在古代军队中有着警戒的功用。

而“刁斗”这一意象也常见于南北朝对和唐诗中用于表现军旅生活。如南梁虞羲《咏霍将军北伐诗》“羽书时断绝,刁斗昼夜惊”;高适 《燕歌行》“杀气三日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李颀 《从军行》的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杜甫 《八月十五夜月》有 “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之句;许浑 《中秋夕寄大梁刘尚书》也有“刁斗严更军耳目,戈鋋长控国咽喉”的描述。

从汉代的文献,以及后期的诗歌中,可以看出对刁斗功能表述方面具有一致性。从文献记载,可以看出“刁斗”出现多与军旅内容有关,因此可以判断刁斗在军中充当着警戒、防守、或作战等作用。但是历代文献中都没有关于刁斗的形制的清晰的记述。因此,后世根据魏人孟康:“以铜作鐎器,受一斗,昼炊饭食,夜击持行,名曰刀斗。”的记述,认为“鐎斗与刁斗同物而异名。”

但南朝梁《昭明文选》卷二十一诗记载,《汉书》曰:李广行无部曲,不击刁斗自卫。孟康曰:以铜作鐎,受一斗。昼炊饮食,夜击持行,名曰刁斗。今在荥阳库中。刁音彫。鐎音遥。〕

又见《康熙字典》注鐎,“音焦。《说文》鐎,斗也。而此(鐎)有柄与流,知其为盛羹湇之具也。……然以形制推之,鐎斗与军中鐎斗,名同实异。《说文》鐎汎(同“泛”)训鐎斗。徐氏误引史记,鐎器受二升,昼炊夜击,以实之。六书故、正韵、韵会鐎字注,与刁斗合为一,皆非也。”

孟康是三国时期魏人,从他所处的时代,以及“今在荥阳库中”的表述可以推测,孟康是见过真实的刁斗的。而他说的“以铜作鐎”的“鐎”则应为器物的类别,即后世《康熙字典》所提及的“鐎器”,而鐎斗与刁斗则从属于鐎器一类,属名同实异。

另外,从鐎斗与刁斗的实际容量也有差别。据文献记载,鐎斗与刁斗容一斗,根据紫溪《古代量器小考》考证,战国时期的一斗约合今1870毫升,秦始皇的一斗约合今2000毫升,前后汉时期的一斗约合今1940-2000毫升,到晋初武帝时,一斗合今2450毫升。

然而,从出土的器物的大小与容量来看,鐎斗大小与容量则差别很大,即便是同一时代,也没有严格统一的尺寸,可见鐎斗并非标准量器,而是生活中的普通用具,这是孟康所言“以铜作鐎器,受一斗”的固定尺寸有出入。

刁斗长期在军队之中使用,古代军队的军粮管理有着严格的制度,作为“昼炊夜持”的刁斗其形制应当更为统一。并且先秦时期已有士兵自炊的先例,马陵道之役,齐军入魏地先为“十万灶”,后为“五万灶”,再为“三万灶”。既然军队中存在自炊制度,“以铜作鐎器,受一斗”的表述则更适用于刁斗。而目前考古发现中仍未见自铭“刁斗”的器物出现,也推测与刁斗作为军队普遍使用的日常生活用品的事实有关。

另外,目前已发现的鐎斗,形态通常体量较小,且有三足,柄通常较长,且多曲柄,不便于敲击,与孟康所述“昼炊饭食,夜击持行”的表述不相符。况且鐎斗制作工艺悬殊,有简陋之物,也不乏精美之物,这应于鐎斗主人的身份与地位,以及日常的生活方式有密切的关系。

综上所述,鐎斗与刁斗应为两种不同的器物。著名文物和考古学家孙机在其著作《汉代物质文化资料图说》将鐎斗和刁斗区别开来,认为鐎斗和刁斗并非同一器物,他推测刁斗是一种器身类釜,无足,有柄的炊具。这一说法有待考古进一步证实。

作者简介

古花开,女,河南博物院信息管理处副处长,副研究馆员,致力于博物馆学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领域研究。

本文来自“月熙儿”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华夏信息网立场,本站不对文章中的任何观点负责,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只用于提供信息阅读,无任何商业用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文章、内容、图片、音频、视频)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1470280261#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维护您的正当权益。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xxwhg.com/cs/53787.html

上一篇 2022-11-24 12:56:12
下一篇 2022-11-24 11:51:55

相关推荐

  • 猿飞琵琶湖(猿飞琵琶湖年轻的时候)

    您好,今日小编就为大家解答这个问题。猿飞琵琶湖年轻的时候,猿飞琵琶湖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在二代九尾人柱力漩涡玖辛奈怀孕将要分娩时,带玖辛奈去远离村子的结界里,并为其接生。2、在看护分娩后的玖辛奈的时候,被趁九尾封印变弱而来夺取九

    2023-02-19 23:15:14
    238
  • 求浪人琵琶歌词(浪人琵琶这首歌)

    您好,今日小编就为大家解答这个问题。浪人琵琶这首歌,求浪人琵琶歌词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浪人琵琶歌词:小生的花伞还落在你家你美眷如花我浪迹天涯为我泡杯花茶和你有些不搭气氛开始有一点尴尬你腼腆一笑竟如此融洽我情不自禁会为你牵挂什么

    2022-11-19 16:48:10
    184
  • 三更里弹琵琶的歇后语是甚么 三更里弹琵琶是甚么意思

    歇后语:三更里弹琵琶 参考谜底:黑暗作乐 没有了下一条 歇后语,是咱们中国人独有的伶俐与意见意义语言,也是平易近间爱用的一种语法。它集幽默诙谐于一体,读了之后去去能使人会意地一笑。歇后语集中反映了人平易近群众的聪慧才智。它一般由两个部门组成,前半截是形象的比

    2022-05-21 22:55:09
    222
  • 琵琶行中琵琶女的形象特点(关于琵琶行中琵琶女的形象介绍)

    大家好,小品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琵琶行中琵琶女的形象特点,关于琵琶行中琵琶女的形象介绍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作者塑造了一个封建社会被玩弄、被侮辱的女性典型形象。琵琶女表达了对自己悲惨遭遇、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的长久怨恨,对世人偏爱才子

    2022-05-17 17:48:59
    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