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先聊第一个问题,业务和公司的发展瓶颈。首先先从我最早做过的广告公司,服务业开始聊起。这类行业的发展瓶颈和工厂类似,以接单的模式生存,最大的依赖就是老板的人脉,以及市场行情的好坏,还有业务的推广情况,甚至是所在的地域经济,都有很大的影响。怎么说呢,如果你做这个行业,其实大部分不是取决你的努力与否,因为他是服务行业,更多的是取决于你的积累,很多人做到一半就卡死了。原因就在于,技术出身,没什么太好的人脉积累,也没有大案例,所在的地方是小地方,接的都是小单子,结款还慢。累死累活,如果不接制作和其他外快,收入能上百万都已经谢天谢地了,所以这种生意模式的瓶颈,来自于老板的资源本身。
我最不建议大家走这种模式,太苦了,除非你是在这一块有很好的的资源去做它,不然选择这个模式赚钱,确实是不好搞。拿我同学来说,他的老舅是在汽车站里面当班的也就是领导吧,所以他能很低的价格把这个广告牌和内部业务都拿到,一年干个几百万轻轻松松,所以搞执行不如卖广告位,大家要明白核心的逻辑,也就看到了这个瓶颈在哪。行行出状元是没错哦,但思考一下自己的资源,没必要拿自己的青春和大道理硬刚。再说传统行业,现在站住脚还能赚钱的,哪一个不是入行早,吃住好红利和资源的,拿我一个前东家来说1988年就进入内衣行业了,几乎垄断了整个福建省的内衣贸易,那一年我还没出生呢。所以这些行业根本就进不去,黄金时代已经错过了。说完服务业,刚好切入零售业,刚好在下在苦逼的零售业线下和零售业线上都干过。
先说线下,带过2000平方的内衣超市,结局倒闭,带过华南地区的整个卖场,结局,大多数店是面子工程赚钱只能说呵呵,几乎都是靠核心城市进行盈利。其他城市只能是战略需要,你和中移动啊这些合作总要让你搞些烂资源走,所以不要羡慕别人店多,很多是战略亏损。最后呢,想靠上市缓解一把压力,结果是港股确实不给力。但是呢,总公司是圈到钱了,毕竟大庄家给钱,这个金融就不多谈了。所以这类的零售的瓶颈,总归来说,不是电商的侵蚀,而是大多数能开店的地方都给你开了,哪还那么多新增。
店租每年又在涨,做批发的也想切零售去,结果是销量都抵不过开销,做零售很难。做零售考验的是团队,供应链,服务能力,很庞大。然后大多数公司,最终还是在原有业务上进行盈利的多吧,还有的甚至是把自己的原始业务整体出售了,挽回了一些钱,但后续的融资,也因为老板的思维很老化很快就把钱烧没了。这里总结一句话,当年能起来是因为趋势红利,后面再干新的没有趋势没有红利,有钱也不顶事了。整体团队跟不上,老板有豪情壮志,也跟不上时代了,所以大多数老板转型做投资,投点钱给年轻人的公司,兼并一下其他行业的利润咯,包括一些外贸公司在08年的时候起来,后面一路不景气,其实与其说瓶颈,不如说是时代造英雄。服务,零售,制造,大多都是这个意思,当年只要胆子大,下海就是赚。后来越来越紧缩,不得不减产。
说完了传统的这些,再说说电商吧,毕竟也是被淘宝和众筹虐过的人,电商以前是真的有红利,随便上款,随便忽悠都能赚钱。因为那个时代装机量爬升,你买了智能手机,什么都想装什么都想买。但现在,购物平台太多了,卖家也一大推,尤其是平台生意,人多了就不好干了。传统的线下巨头也跟上了脚步,有出了这个天猫,等于流量垂直大卖家,小卖家你没把人拉到微信,你都成僵尸店了,越是虚的东西,越是侧重运营。
没团队,没资金,咱们只能说撸一时红利吧,包括我在淘宝上赚的,众筹赚的,其实都是一个套路,抄抄抄,能有啥核心竞争力呢。同样的手法,做的人多了,哪里还有钱赚呢?所以所谓的电商瓶颈,其实说白了就是我们实在是干不过人家。人家一个车一天100万,你玩得起?我烧5万都觉得心疼,再说没转化,就得吃稀饭了,这个就是现实。所以才那么多搞电商的转行干微商啊,毕竟微商还能收点代理费,狠一点的以前搞面膜那一批,押你八辈子卖不完的货,他是富了,代理穷一生,这个黑幕了。但韭菜也很快割完了,微商的所谓瓶颈其实就是韭菜不好割了嘛,很多微商其实自己确实没什么实力,就是贴个牌,然后喜提来入伙,乱得很,项目烂掉只是周期问题,与其说瓶颈,不如说是死亡倒计时,一个模式就决定了死亡时间,包括,实体,外贸,制造,电商,微商,知识付费,乃至平台,都是有生命周期的,所以不得不每年都变革转型。你看现在的淘宝,还和以前一样吗?
不一样咯,早就翻天覆地了,康波周期。所以说来说去,富不富全看康波周期了,也就是什么时候经济起来了,什么时候经济下去了,就和波浪一样。唉!我08年的时候很爽啊,一个礼拜可以赚5万,但后来大家也知道了,金融危机,连款都要不回来,所以经济不好的时候,必然很多行业受牵连,作为个人创业,还是有必要了解宏观和微观经济的嘛。土包子创业的时代早就过去了,现在还是要讲究,营销,运营,产品,服务,品牌。整体性要求很高,尤其是面对c端的更是竞争惨烈。没两把刷子,想赚钱确实很难,核心的是要搞定位差,我传大家创业不死秘诀,收入大于支出,是不是很搞笑,但就是你成本控得够好,未来还活着就是机会啊。就像我为什么搞互联网,还不就是成本低,吃住,积累,总不至于死掉吧。像我过去碰的项目就不行了,一来要囤货,二来要场地,三来太苦逼。
小团队,我不建议你去碰供应链和囤货,还是要练自己的出货能力,代发你都搞不定,你直接上货,你往哪里去卖哦,这个比较现实。至于你有点资本,那你随意压货,没关系。这个还是和个人承受能力息息相关的,像我是真的苦逼出身,就拿着几千块去创业滚起来的,所以我深知其实钱在创业里面不是最重要的,不是吹牛逼啊这里,而是说,你能够在这个趋势上,其实滚一滚现金流有,其实你没多少钱也是能够持续盈利的。我做地毯的时候,连货款都是赊账,但不影响我赚个几十万几百万的,反正工厂我月结,重要的事说三遍!!!!月结!月结!月结!不月结,我拿什么钱去周转。尤其是新手啊,还是要懂一些江湖门道的,别傻傻的听那些公众号瞎说,别看什么畅销书瞎说,搞什么融资,啥项目啊就融资?99%的人就这人脉,操盘水平,投资人都见不到。
另外不要借钱去创业啊,尤其是不要套银行卡啥的,虽然这么说,但人总是有难处总会掉这个坑。情况好了,还是不要去想着搞银行的钱。虽然很香,以前可以是因为以前的行情好,利息低,市场稳定。而现在,你明年你这个项目能不能付得起这个利息还是个问题。创业还是要足够的悲观,然后乐观,有点精神分裂的意思了,所以你知道你爸妈为什么让你当公务员了吧,创业是一条不归路。
然后咱们谈下当下的转型哈,如果你的原始业务实在是不行了,能割了就割了吧,趁早止损。比如网吧啊,餐饮啊,这个高作死的项目,放着就是吸血鬼,如果不赚钱的话,别觉得自己牛逼啊,我也犯错过,好在止损快,亏几十万就算了,所以亏损几乎是家常便饭,瓶颈几乎年年都有。有时候是资源上的,有时候是心理上的,有时候确实是没想到突破口。另外,能搞互联网还是往这上面靠靠,为什么这么说,移动支付,人人都是移动钱包了嘛。其实人就在网上,你能隔空赚钱,这个是最好的。
毕竟到店成本很高的,之所以还有那么多人做实体,没办法实体起家的,你让他干什么?但有的地方只能干实体,你和他说互联网就是扯淡。每个人的条件,基因不同,转型的方向也不同。然后我分析一下,整个局势,平台-协同-消费。平台咱们是干不了了,马云,马化腾,这些人在那个年代已经完成了互联网的基础建设,等于是个框架了,而他们建了框架就需要什么?协同者,公众号需要内容,抖音需要内容,直播需要主播。这个叫做协同,所以你要转型要协同去转,这是第一个方向。
第二个方向,叫做服务。那么多人需要拍抖音,谁来拍,专业的拍摄公司活就不错,包括现在平面都在升级,都在搞c4d所以这个培训市场也不错。所以不挖矿,你可以去卖铲啊。如果不是100%在供应链,有绝对优势,去碰这个产品端,几乎是死路一条。为啥?中国功夫,你出来原创卖300,立马隔壁厂子,搞你到99,还比你做得好,哭不哭死。所以拼制造,拼价格,咱们都拼不过玩供应链的。而且你发现没,产品年年变啊,消费者其实也很懵逼的,所以产生了选择困难,你要能写笔记,你去搞小红书都能发财,太老的我没办法和你说清楚,所以机会还是年轻人的。老一代如果你卡在转型这里的话,我还是建议不要硬转,能投资就投资占一部分就好了,我现在也是这样的态度,老了,我哪能什么都吃住,所以投一点吧,跟一点吧,看准了能起来起码有的分,归根结底,主业吃透,副业靠投。
如果一定要转,需要深度学习,别找什么鬼扯讲师,找这个行业至少干了七八年的这种,你问问,请客吃个饭。实际、实际、实际,不要脱离好不好,你想开点,先摆摊,最好先卧底去同行打打杂。归根结底,一切赚钱,都是靠积累,靠趋势,靠觉悟。不要相信什么努力,努力只是基础,不信你让马化腾去卖猪脚饭嘛,卖十年,还是月入过万。所以,选行业,不要选天花板太低的,尤其你还年轻的,能走一些轻资产的,就上路,不要整太老的,真的容易把人卡死,才华什么的,真的争不过老。如果你在老企业做过你就懂了,你很有才,一票叔叔阿姨不认你,你也没得创新,还是去一些年轻的,增长在30%-3000%这样的。你去搞,搭上车,起码你能起来。人都是趋势的产物,不要高看自己,顺势而为。
本文来自“这条河叫时光”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华夏信息网立场,本站不对文章中的任何观点负责,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只用于提供信息阅读,无任何商业用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文章、内容、图片、音频、视频)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1470280261#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维护您的正当权益。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xxwhg.com/cs/543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