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超标的汽车尾气也成为导致环境越来越污染的诱因,所以针对环境污染的问题,比国五更为严格的国留排放标准出台了,随着国6b排放政策推行,近几年很多新车都装上了“颗粒捕捉器”。降低污染物排放是件好事,但很多人对颗粒捕捉器的工作原理不太理解,那颗粒捕捉器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呢?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颗粒捕捉器的再生
很多消费者疑问颗粒捕捉器是如何工作的?汽油机颗粒捕集器(GPF),是由流通式三效催化器演变而来,安装在汽油发动机排放系统中的陶瓷过滤器,外型一般为圆柱体。PM颗粒物通过拦截、碰撞、扩散、重力沉降等方式被捕集在载体的壁面内以及壁面上,从而实现在微粒排放物质进入大气之前将其捕捉。当颗粒物积存到一定程度后,燃烧器会自动点火燃烧,将吸附在上面的炭烟微粒烧掉,变成二氧化碳排出,优化自身的性能。这一过程,称之为“再生”。
不同 DPF 技术的结构要求
在颗粒捕捉器上的“二合一 (Two in One)”技术就是把SCR 催化剂涂敷在 DPF 载体内,集 SCR 和 DPF 的功能于一体,这样能有效降低成本,并减少系统的安装空间。然而,跟传统的基于 CDPF 再生技术和基于 FBC 再生技术的 DPF 结构相比,基于“二合一”技术的 DPF 需要更大孔隙率和平均孔直径。由于基于 FBC 再生技术,放热速度快,对DPF的热冲击比较大。对于这一情况,一般通过减少目数,增加壁厚,以及减少孔隙率和平均孔直径等设计手段来增加 DPF 的热容量,从而减少其在“发动机进入怠速运行 (Drop in Idle)”情况下的最高温度和温度梯度。CDPF 技术能有效降低 DPF 再生时的温度,有助于提高燃油经济性;但是一般催化剂涂敷量不是很大, 5~10g/L。因此应用于CDPF 技术的 DPF 需要适中的孔隙率和平均孔直径。基于“二合一”技术往往要求高达 90~220g/L,甚至更高的催化剂涂敷量。这势必导致 DPF的压差增大,恶化燃油经济性,因而设计高孔隙率和大平均孔直径 DPF 满足高涂敷量、低背压要求。
随着排放标准愈发严格,未来燃油车需要安装颗粒捕捉器已成事实,通过以上小编对颗粒捕捉器在功能及维护等方面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出颗粒捕捉器其强大的功能,对此你怎么看呢?
本文来自“心吃心”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华夏信息网立场,本站不对文章中的任何观点负责,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只用于提供信息阅读,无任何商业用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文章、内容、图片、音频、视频)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1470280261#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维护您的正当权益。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xxwhg.com/cs/544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