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姆渡古井
这是距今5000多年河姆渡遗址发现的我国最早的水井。它的发现,揭示了井字象形这一千古之谜,也证实了古籍中有关井象的一些记载。
古人先挖了一个深水坑,在坑的四周用木棍交叉成两横两纵,把水坑围起来,防止滑下去或者便于脚踩,这样人站在旁边就能很方便地提水。
这是后来的水井或者说我们今天见到的水井。
我们来看看井字的演变过程
甲骨文的字形就是两横两纵的象形字,跟河姆渡的井十分相像。
金文的字形有两种写法,一个就是图中所示,延续了甲骨文的字形;一种是在中间加了一个点,如下图
金文的这种写法更加形象、具体,中间的点表示井口。小篆就是延续了这种写法,到了隶书是为了快速书写,省去了中间的点。而楷书就是在隶书的基础上演变而来。
《说文解字》:井,古制八家共汲一井。“井”字像木头纵横构架的形状,像汲瓶的样子。据说古代一个叫伯益的人最早发明了水井。
井口四周纵横交叉的木条是按照一定的规则摆放的,有一定次序的,不是乱放的,因此叫“井井有条”
名句欣赏
衣杵相望深巷月,井桐摇落故园秋 —— 宋 · 陆游《秋思》
正是辘轳金井,满砌落花红冷 —— 清 · 纳兰性德《如梦令·正是辘轳金井》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 唐 · 王昌龄《长信怨》
草深迷市井,地僻懒衣裳 —— 唐 · 杜甫《田舍》
本文来自“轻颦浅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华夏信息网立场,本站不对文章中的任何观点负责,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只用于提供信息阅读,无任何商业用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文章、内容、图片、音频、视频)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1470280261#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维护您的正当权益。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xxwhg.com/cs/550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