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朗诵(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朗诵比赛视频)

文|黄薇

回到“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诗句的意思是:我对自己的期许是不是有点笨啊,私下把自己比作历史上稷与契。稷即后稷,为舜效力,主管天下农业;契则是协助大禹治水的大臣,两人大致相当于农业部长与水利部长。有人质疑,杜甫自比稷契,是不是自许太高?明末清初的王嗣奭很是理解:“人多疑自许稷契语,不知稷契元无他奇,只是己饥己溺之念而已。”“己饥己溺”出自《孟子·离娄下》:“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饥者,由己饥之也。”在其位,谋其政,而杜甫无论身份是微臣还是布衣,总忍不住心忧天下、感怀苍生,不过是那一腔推己及人“己饥己溺”之心使然。最能代表他这种人格精神的,就是名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诗一上来就开门见山,描写了茅屋为秋风所破的情状,每句押乎声韵,接连不断的韵脚节奏紧锣密鼓,读起来仿佛满耳狂风怒号,身临其境。“南村”五句,有人解为愤懑顽童欺凌、世态炎凉,觉得还是忽略了诗中自嘲自讽的风趣,胡适就曾大力分析赞美过杜诗的幽默感,这画面感十足的几句,不是在认真谴责孩子们,说的其实还是底层百姓生活的普遍艰难。“俄顷”八句为第三部分,凄风苦雨之夜,本该遮风挡雨的茅屋,却连块干爽落脚之处也无,如此悲惨的生活让诗人怎能入睡?接着笔锋一转,并未耽溺于个人悲苦的哀叹,跳转到更高一个层次,显出深广的时代社会的意义:由己及人,推想众生之苦,多么希望人们都能有栖身之所,安居乐业,哪怕我个人付出“吾庐独破受冻死”的代价!又是何等的襟怀与炽热的情感。洪业评价道,“一个没有遮身之所的病人还想着要解决全天下的住房问题,这就像战场上快死去的战士梦想着世界和平一样。这样的诗篇是人类情感最高贵的表现。”

本文来自“修夏”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华夏信息网立场,本站不对文章中的任何观点负责,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只用于提供信息阅读,无任何商业用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文章、内容、图片、音频、视频)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1470280261#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维护您的正当权益。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xxwhg.com/cs/55326.html

上一篇 2022-12-06 08:37:02
下一篇 2022-12-07 21:58:47

相关推荐

  • 醉翁亭记原文及翻译简短(醉翁亭记翻译简短300)

    本文转自:英语微记《醉翁亭记》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篇散文。作者醉在两处:一是陶醉于山水美景之中,二是陶醉于与民同乐之中。下面来看看六个版本的英译。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

    2022-12-23 17:28:50
    203
  • 醉翁亭记翻译和原文拼音(醉翁亭记原文及翻译带拼音)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

    2022-11-26 18:14:16
    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