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语人间:每天10分钟,读懂1本好书,点击文章右边的「关注」,一起成长。
大家好呀~
今天,我们继续「儒家经典」,四书里《论语》的共读。
上一篇文章里,我们读到了孔子的「三步观人法」,分别是「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
更多内容,请戳:孔子的三步观人法: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
翻译成现在的话,就是观察一个人为什么要做这件事,观察一个人做这件事的时候采取的是什么样的方法,以及一个人在做这件事的时候,是否「生知安行」,心中是否情愿。
比如,读书,我们都知道这件事很重要,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都在推。但是,人们读书的出发点,则大有不同。有的人读书是为了学习知识,有的人读书是为了陶冶情操,有的人读书是为了跟别人显摆自己读了多少书。
而,不同的出发点,又会让不同的人用全然不同的方式,来看待读书这件事,自然便会导致不同的结果。
因此,人活一世,最难骗的是别人,最好骗的是自己。只有先骗过了自己,才能够理直气壮地去欺骗别人。这也是为什么「诚意正心」紧跟着「格物致知」成为了君子内修之道。
接下来,我们将继续读到两句,很早以前便从课本上学到过,一旦落实到生活中,很多人都没有做到的经典。
01.
自己琢磨与听别人的都很重要,
缺一不可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
这是曾经出现在语文课本里一句《论语》,相信有很多人都能背诵,能默写,能翻译。
首先,我们来看「学而不思则罔」。
罔,是「迷惘无所得」的意思;学而不思,就是「只顾读书学习,却不放在自己身上体会,放在具体事情上琢磨」。这样自以为知道了,其实还是不知道。
灵遥自己对这句话是很有体会的。
比如,「早睡早起」这件事,我从小到大读过、听过至少有百余遍,都告诉我说,这是保持充沛精力最好的办法。
但是,我真正放在自己身上去用,并慢慢养成习惯,是在2个多月以前。
我开始坚持每天10-11点睡,早上5-7点起床、结果发现,这是最好的养生之道,比吃任何补品都要管用。
也是因为早睡,所以在第二天能够早起,能够更多地体会到「走在时间的前面,而不是被时间追着跑」的状态,整个身心都得到了很好的改善。
因此,真正的学习一定是要用在生活里的,只看但不实践,这不是有效的学习。
接着,我们再来看「思而不学则殆」。
反过来,成天自己在那里瞎捉摸,不去读书、拜师,会很容易陷入思想空转,找不到出路。
一个人这一生能够经历的事情是有限的。听别人的故事,从别人犯下的错误中,去吸取经验教训,往往会比独自一人单打独斗成长得更快。
因此,一个人除了要自己去经历,更要懂得识人、知人、观人,向你身边厉害的人学习和请教,在相互切磋中,共同成长。
02.
温固而知新,关键在于温固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
故,是「旧所闻」;新,是「今所得」。不断地温习以前知道的、经历过的东西,而不断有新的收获,便可以当老师了。
这一句话,很深刻!
特别是在读《论语》这类古人留下的经典时,不少人很容易便会陷入到一个误区里:圣人说的这些东西,不都是我从小听到大的老生常谈吗?为什么还会被奉为「经典」呢?
正所谓,大道至简,道理其实很简单,但是能够运用到生活里的很少,一味地去追逐新的东西,反而容易掉入陷阱里。
只有那些你反复琢磨、反复玩味后,并成为你自己的东西的知识,才是真正的知识。
以上,便是今天的内容。
下一篇,灵遥将继续为你带来《论语》里「为政第二」的共读~
敬请期待吧~
文 | 武灵遥,一位践行着「日读书一本,日更文一篇」的职业读书人,更多好书拆解详见个人公众号:书语人间(syrjjy)
本文来自“网友”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华夏信息网立场,本站不对文章中的任何观点负责,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只用于提供信息阅读,无任何商业用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文章、内容、图片、音频、视频)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1470280261#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维护您的正当权益。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xxwhg.com/cs/557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