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王的学习笔记?
你有没有被别人问过“你在追求什么人生意义”、“人生有什么意义”这类问题?你是怎么回答的?
这些问题看似无用,实际上决定了人最底层的认知和选择,是一个人思想层次的重要体现。类似的还有:
为什么你觉得有些事有意义而有些事没有?意义有没有标准?意义是什么?......
这些都是哲学的高深问题,需要有天赋的人长期深入思考,代价极大。
所幸,现在这份【极简意义说明书】能助你非常清晰便捷地理解关于【意义】的基本问题。
1.意义境界第一重
小的时候我喜欢看各种“闲书”。父母看到之后就说:怎么看这种书?看这个有什么意义?考试考这些吗?赶紧去看课本!
对我而言看“闲书”快乐又满足,但父母感知不到,也就是对我有意义的“闲书”对父母就没有意义;他们也不知道书中内容有什么用,最起码对考试没什么用,因此就认为看“闲书”“没有意义”。
这就体现了意义的第一重境界——对象可感知。
即:只有感知到对象的存在,才可能会“有意义”。这是产生意义最基础的条件。
很显然,如果连感知都没有、完全没有信息传入、完全不知道对象存在,“意义”当然也就无从谈起。
人的感知主要通过五感。
在婴幼儿阶段,五感是认知世界的主要通道,因此小孩子会对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很快建立“意义”,比如哪些可以吃,哪些可以玩;
但是对于抽象的东西就几乎无法建立意义,比如法律、科学、祖国、宗教……因为小孩子无法感知这些东西的存在,他们还不能把直观感觉进行抽象。然而这些抽象的东西却是很多成年人的人生意义所在。
2.意义境界第二重
在非洲坦桑尼亚北部的草原地带,生活着一群叫马赛人部落游牧民族。
他们男子扎个小编,女的剃光头,一夫多妻;会喝新鲜牛血,敢于猎杀狮子;住的“房子”是那种土堆起来的小窝棚,像个倒扣的缸一样。
就这么一个民族,除了非常善于打猎以外还很善于跳舞,舞蹈在他们的人生中具有重要意义。
如果你拿一台电脑给他们玩,他们确实能感知到这台电脑的存在,你也可以演示给他们看怎么操作怎么玩、讲解有哪些玩法,但是他们还是不会觉得看着屏幕用指头戳来戳去“有意义”。
为什么?
因为你讲的那些跟他们没有关系,不在他们当下的生态位内,与他们的日常生活和所要解决的问题无关。
相应,他们有事没事就跳个舞,肚子都饿着还跳个舞,这在你看来也纯属“无意义”。你不会觉得跳舞有什么价值,还会担心自己要是没事跳个舞会被别人当成神经病——你的生态位也不在马赛人那里,跳舞不解决你日常生活所面临的问题,跳舞跟你没关系。
因此,无关的对象,即使被感知到、也知道它的存在,依然会认为“无意义”;甚至明明感知到了也当成不存在。
“熟视无睹”、“充耳不闻”、“麻木不仁”、“对牛弹琴”……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也就是说,对象被感知到之后,还要在主体相应的生态位中,二者有关联、有关系,互相能影响。
3.意义境界第三重
很多人抱怨工作无聊,每天都是在浪费生命,毫无意义。
然而如果他们可以不工作,什么才算“不浪费生命”?
我曾经问过一些抱怨工作浪费生命的人:如果可以不工作,对他们来说什么才算有意义?
得到的答案基本都是吃喝玩乐,物质享受,或者是一些看起来比较高端、像精神追求但本质还是物质享受的事,比如旅游——体验各种不同的生活。
体验自己没有体验过的东西就是有意义吗?
去年10月,一位网名叫“信小呆”的26岁女生中了支付宝大奖,奖品价值超过百万,她号称支付宝锦鲤。
本来她拥有一份稳定的国企IT工作,但是在这份限时的“全球免单大礼包”相比较之下,工作显得“没意义”,她毅然决然地辞职开始体验不同的生活。
很令人羡慕吧?
可惜没多久之后,她发现自己并没有那么喜欢旅游,而且因为中奖、辞职、旅游,她被“半推半就”地走上了“网红”之路。
她本来只擅长做IT工程,并不会在镜头前表演、不善于表达和社交、也不会营销自己、运营媒体平台,但是现在这一切她都要逼着自己做,逼着自己学。
同时因为没有什么经验,旅行也不是全免费(甚至有很多坑),因此让她花了不少钱,出现信用卡透支的状况。这让她非常焦虑,甚至一度身体状况堪忧,大半年去医院的次数比之前二十几年加起来都多。
她自己都很迷茫,这对她来说有什么意义?
同时现在有一个职业叫做旅游体验师。
这个职业综合了人文、历史、美学、文学、视觉艺术、商业、传媒、宗教等多个领域的知识。高端的旅游体验师收入非常高,这是能把旅游做成事业的人。这种人,旅游对他们来说就是有意义的。
“信小呆”和高端旅游体验师的差别在哪?
高端旅游体验师可以决策、选择、掌控、创造。也就是:
- 这个事情是属于“自己的”,而不仅仅是“自己参与”;
- 是自己可以推动和改造的,自己的主观意志在事件中占据重大影响,而不是被其他力量支配;
- 自己在事件中承担责任、享受成果、创造新事物,充满存在感。
更进一步,不仅自己能控制事情发展,还能影响他人,让他人也找到自己的意义,这是进入了“意义新境界”。
比如创业成功的企业家扶持年轻人创业;科学巨匠用肩膀托举年轻人攀登科学高峰。
而上面这些,“信小呆”几乎都没有。
她是被推向这条路的,她被动参与、被动选择、被动学习、被动体验,本质上跟上班没什么差别,甚至现在的控制力还不如她之前上班搞IT工程,毕竟那是她多年的习惯和擅长。
这就是为什么自我意识特别强、对意义感(使命)寻求欲望特别强烈的人会去创业——他们一定要有掌控感。
这也是为什么在别的地方找不到控制感的妈,就会拼命操控自己的娃——她要保留最后一丝人生的意义。
这同样是年纪大的人为什么容易迷信——他们控制身体的能力在下降、跟不上社会发展丧失控制感,只能找个迎合自己的东西来寻求意义。
总结一下,意义的三重境界指的是:
- 基础阶段——对象可感知。这是意义出现的基础条件;
- 形成阶段——对象有关系。这是形成意义动机的条件;
- 高级阶段——对象可控制。这是意义落实执行的条件。
只有达到了高级阶段,自己认可、别人也认可的“意义”才会真正浮现;如果只达到形成阶段,很可能所谓的意义只不过是自己找不见更好的对象、不得已而形成的自我欺骗。
——一个残酷的事实就是,很多人的人生并没有意义。
既没有自己追求的意义,更没有别人认可的意义。
多数人还处在“找寻自我追求意义”的阶段。
当然,能把“帮助他人实现意义”当成自己的人生意义,那是更高端的追求。
到此就可以给意义下一个定义:
意义就是:可感知、和自己有关系又能很好控制的对象(人或事),与自己相互作用时所产生的存在感、价值感、满足感的总和。
这个对象因为能被很好控制、创新甚至赋予他人,所以特别能给控制者存在感与满足感,是控制者的精神支柱,与控制着达成相互依存。
甚至控制者因为找到了这个对象才“完满”,因此虽然对象被控制,但控制者更离不开对象。控制者的一切价值、满足、存在……之总和,就叫“意义”,这些总和,都因对象而存在。
所以你的人生的意义是什么呢?我想到这里你会有更好的答案。
本文来自“七秒鱼.”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华夏信息网立场,本站不对文章中的任何观点负责,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只用于提供信息阅读,无任何商业用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文章、内容、图片、音频、视频)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1470280261#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维护您的正当权益。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xxwhg.com/cs/558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