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传位于哪位太子(李世民传给太子了吗)

李治,字为善,大唐王朝的第三位皇帝,庙号为高宗,谥号为天皇大帝,在天宝八年(749)增谥为天皇大圣皇帝,天宝十三年(754),再增谥为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李治在位期间勤于政事,百姓安定,世道太平,开创了&34;永徽之治&34;,颇有贞观遗风。在军事上同样也大有建树,他先后灭西突厥、百济、高句丽,使唐朝的版图扩张到最大,这一形式维持了维持了三十二年。

可以说,李治是一位非常有才干的帝王。但是,作为唐太宗的嫡三子,而且一开始表现的并没有他的两位兄长那么出众,他的父皇一开始也没有想过会让他接班。那么既不符合嫡长子继承制,也不是因为能力过于出众,他的父亲唐太宗李世民为什么改变想法,最终把皇位传给他呢?

首先,李治并不是嫡长子,作为嫡三子的他是如何战胜两个哥哥的呢?能力出众吗?不是的,李治能够获得即位的资格,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包括李治自己。

唐太宗李世民的嫡长子,也就是最初的太子是李承乾。李承乾在李世民即位时就被立为了太子,当时他不过八岁。史书记载李承乾&34;性聪敏&34;,&34;特敏惠&34;,&34;丰姿峻嶷、仁孝纯深&34;,也就是说他的才能十分的出众,李世民也非常喜欢这个太子,在一步步的锻炼着他,让他能更好地继承大唐江山。这样被寄予厚望的李承乾自然也是不含糊,在一开始确实表现得至纯至孝,但是到了后期,他开始不听劝谏,一意孤行。李世民并不想轻易地废黜这个太子,每当听见有人说太子之位不稳的时候,都会采取措施来表明他的态度。但即使这样李承乾因急于&34;掌握帝王之位&34;最后还是被废了,这就不得不提到李世民的嫡二子李泰。

李泰才华横溢,十分聪明,好士爱文学,工草隶,是当时有名的书法家、书画鉴赏家。李世民非常溺爱这个儿子,按照惯例皇子成年后都应该去封地,不得长留在京畿,但由于李世民的溺爱,特许他&34;不之官&34;,所以李泰得以常驻京内。

李世民的盛宠让李泰萌生了对皇位的想法,再加上李世民弑兄已有前例,所以李泰开始谋划夺嫡。

李承乾对自己的弟弟李泰心生不满,他十分忌惮这个深得父亲宠爱且同样野心不小的胞弟。贞观十六年(642),被嫉妒、恐慌与愤怒冲昏了头脑的他竟然派人去刺杀李泰,暗杀失败事情败露,他干脆一不做二不休,集结了一部分人企图谋反,逼宫李世民让其传位于自己,但结果并不如他愿,谋反失败,太子之位也被废。李承乾败了,最高兴的是李泰,他借此机会向自己的父亲撒娇,许诺等自己死后,一定杀了自己的亲生儿子,然后把皇位传给弟弟李治。这种亲昵正好安慰了李世民因爱子谋反而受伤的心,于是他当即许诺要将皇位传给李泰。但是李世民一时昏了头,大臣们不会,褚遂良直言说明了杀子传弟的荒谬,李世民也醒悟过来,明白了自己这个最疼爱的儿子的居心叵测。

唐太宗上位时策划了玄武门之变,杀了自己的兄弟,这是他一生也无法忘记的事,他不会让这样的悲剧在自己的儿子身上重演。哪怕是大逆不道如李承乾,妄图逼宫篡位;哪怕是心思深沉如李泰,妄图借着自己兄长的失败上位,李世民都没有将他们赶尽杀绝。这时候的他,为了保全自己的儿子们,选择了在一开始并不出彩的李治,他知道李治会善待他的兄长们,不会再次发生骨肉相残的悲剧。

李治幼时就十分的聪慧,而且十分孝顺,和睦兄弟。太宗在考教他时问他《孝经》中什么最重要,李治对答道:&34;孝道最重要,幼年时服侍父母,进入朝堂后侍奉君王,最后以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君子侍奉君上,到了庙堂之上为国尽忠,在家赋闲时会想到劝谏君主。&34;可见李治是十分的忠厚仁孝。贞观十年(636)六月,他的母亲长孙皇后去世,李治当时不过九岁,其哀恸之深感动了众人。可见他心中确实怀有对亲人的深爱。

这样的李治成为了当时最优秀的人选,既能保全兄弟,又因为是嫡子能获得外戚的支持,而且他本身的能力虽然比不上两位兄长,但也绝对不弱。贞观十七年(643)四月七日,李治在长孙无忌、房玄龄的力荐下,被李世民立为太子。

李治能够登上皇位,不得不说与他两个野心勃勃的哥哥的失败有很大关系,如果李承乾不是一时莽撞,李泰不是过于着急,一切还未可知。但也不得不说,李治的能力也并不差,他的功业也是极少数的皇帝能够达到的。李唐王朝皇位继承权争夺的悲剧,从李世民开始,并一直持续,后来还有许多女子的加入。李世民的成就胜过了他杀害兄弟的不良影响,但也开了先河,这到底是幸是不幸呢?

本文来自“宁七月”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华夏信息网立场,本站不对文章中的任何观点负责,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只用于提供信息阅读,无任何商业用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文章、内容、图片、音频、视频)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1470280261#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维护您的正当权益。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xxwhg.com/cs/55857.html

上一篇 2022-12-15 15:41:17
下一篇 2022-12-15 18:17:58

相关推荐

  • 李元昌:唐高祖李渊第七子,善行书与画马,字迹妙尽

      李元昌(618年—643年4月29日),汉族,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天水)人,唐代宗室年夜臣,字画家。享国公之礼,葬于长安县高阳原。下面百科村小编给年夜家带来了相干内容,以及年夜家一块儿分享。   人物平生   李元昌,唐高祖李渊第七子,唐太宗李世平易近异母弟,母亲为

    2022-05-24 18:22:12
    167
  • 李元亨:唐高祖李渊第八子,年仅十四岁就逝世

      李元亨(619年-632年7月2日),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秦安)人。唐代宗室年夜臣,唐高祖李渊第八子,母为尹德妃。 下面百科村小编给年夜家带来了相干内容,以及年夜家一块儿分享。   武德三年(620年),封为酆王。唐太宗登基后,迁金州刺史。贞观六年(632年),去世,谥号为悼

    2022-05-24 18:16:39
    289
  • 李渊曾经赏给17小我免死,为什么没有秦琼?

      李渊曾经赏给17小我免死,为什么没有秦琼?感乐趣的读者以及百科村小编一块儿来望望吧!   年夜唐王朝的创建与成长,离不开众位元勋的辅佐,为了记念这些建国元勋的劳苦功高,唐太宗李世平易近即位后设立了“凌渊阁二十四元勋”。   但在“凌渊阁二十四元勋”中,秦琼排

    2022-05-23 14:09:16
    278
  • 揭秘:李渊为何没啥存在感?

      李渊为何没啥存在感?感乐趣的读者以及百科村小编一块儿来望望吧!   明日宗子是将来皇位的交班人,但武德年间更高统治者仍是李渊。“天子”以及“太子”在权利的界说上有不少重合的地方(名义上,太子一样拥有管辖调剂百官的权利,在天子忽然驾崩或者者姑且不克不及理政的

    2022-05-23 14:06:29
    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