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为什么要吃醋,这自然不是因为每个人都是柠檬精,而是因为醋和盐一样,可以在自然环境中自行生成,几乎所有含有糖分的液体都能够发酵成醋,显然是老天爷给的,能用就用呗!
所以早在古巴比伦时期,就已有人类利用醋的记载,由于不同地区的物产不同,这也使得后来人们主动进行醋的酿造时,使用着不同原料,比如东方国家常用谷物酿醋,而西方国家则常用水果。有趣的是,这刚好对应着东西方酿酒的传统,由于乙醇经过简单的有氧发酵后就会变成乙酸,不少学者认为,酒醋同源,也因此,在古代世界掌握酿酒的文明一般都具有酿醋的能力。
比如在古希腊诗人阿切斯特亚图的《美食法》中,就透露了古希腊人曾用葡萄酒和无花果来酿醋,这种技术,后来由古罗马人继承,传承至今,演变为西餐调味品中不可或缺的意大利香醋。而在中国,民间传说醋是由杜康的第2个儿子黑塔酿酒时失误而来,虽然无法考证,不过在先秦时《礼记》中记有的“醯人”。其职责是为周王室掌管“五齐”,指的是5种品质的酒,或者说发酵阶段由于除了酿酒以外,酿的最多的就是醋,后来渐渐以“醯”指醋,这也是旧时酷爱食醋的山西人常被称为“老醯儿”的来源。
汉朝食醋已成为产业能普遍生产,到了唐朝,也有不少用醋调味的名菜,比如韦巨源《烧尾宴食单》中就有一道“葱醋鸡”,将蒸好的鸡进行油炸,再淋上葱醋汁,至今也是山西各大饭店的头牌佳肴。南宋时出现的西湖醋鱼,更是杭帮菜中的经典,虽然中国各地的醋大多是以谷物酿造而成,但种类却因工艺和饮食习惯而异常丰富,大致分为以山西老陈醋、镇江香醋、四川保宁醋等等,固态发酵法制成的北方醋和以浙江老恒和醋、福线永春老醋、广东玫瑰醋等等,液态发酵法制成的南方醋,基于这种广泛的接受度,也诞生了与之相关的“醋文化”,最熟悉的莫过于汉语中用“吃醋”来指代“嫉妒”了!
唐宋时醋含有“俏丽、风情”的含义,有时与“措”互相通假,所以在当时诗文中经常看到“风醋”或者“风措”来描写,一个人形容俏丽有风情。而今天我们所说的吃醋的醋起初是与“争风”并列的,另作“争风斗醋”“争风抢醋”,原指女人以俏丽、风情相互竞争而非嫉妒,只是后来语义流变,醋表“俏丽”的含义逐渐生僻,而醋表“酸”的含义则是蓬勃发展,如“醋大”一词,原本指衣冠俨然的士人,后来却变成代指穷酸诗意的读书人,相当于褒义转贬义。
?此外,“醋”是用来“吃”的,这一合乎逻辑的正常理解,也使得“俏丽风情”的含义进一步退场,于是吃醋,这种表达便固定下来。
读者朋友们,对于这个你们怎么看呢?欢迎留言评论。
本文来自“等待是无言的情话”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华夏信息网立场,本站不对文章中的任何观点负责,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只用于提供信息阅读,无任何商业用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文章、内容、图片、音频、视频)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1470280261#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维护您的正当权益。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xxwhg.com/cs/562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