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刚刚过去,除了感受到各地景点的山海人群外,飙升的温度也让大家感受到夏天就在“脸”前了。
再过两天到了闷热酷暑时节的时候,除了怕晒黑,更多的人肯定会为自家宝宝去痱止痒的问题烦恼,主要不光不舒服,还影响宝宝的颜值和全家人的心情!
所以常爸带着大家防患于未然,邀请了美中宜和综合门诊中心皮肤科医生马骏,采用通俗易懂的漫画形式,来讲一讲痱子到底该怎么防、怎么治,以及一些耳熟能详的传言,究竟可不可信。
专家介绍:马骏
美中宜和综合门诊中心皮肤科主诊医生,从事皮肤科工作20年,对常见及多发性皮肤病有丰富的诊疗经验,尤其对儿童皮肤疾病的诊疗,如湿疹,特应性皮炎,荨麻疹等具有丰富临床经验。
了解怎么去痱之前,我们先看看痱子是怎么产生的。下面是我们的皮肤截面图。
绿色的就是汗管,汗液就是从这儿排出的:
在高温闷热的环境下,大量的汗液蒸发不掉,时间一长,就把汗腺口的皮肤角质层浸润膨胀,可以理解成——“把表皮泡发了”……
这些泡发的角质层就把汗管堵住,导致汗液排不出来,汗管里压力增高:
终于绷到汗管“撑不住”的时候,“嘭”——破了……
汗液就渗入表皮层、真皮层而出现炎症反应,形成红疹及水疱,就是我们常说的“痱子”。
有四种不同的痱子
? 如果汗液进入表皮层,就是“白痱”——透明小水泡状,不疼不痒,体弱多病人比较容易得,坐月子的产妇也会有;
? 如果汗液进入真皮层,或者表皮与真皮交界处,就是“红痱”——小孩子得的大多都是“红痱”,小红疹,有的还带着白尖儿,这个白尖儿就是泡发的角质层。
? 如果“红痱”没有及时处理,在真皮层引起感染化脓,就是“脓痱”——比如有稍胖的宝宝,脖子底下、腋下等肉肉层层叠叠处,出了红痱处理不及时,就发展成“脓痱”,红疹上面有脓疱,严重者会脓疱会有绿豆大小。
? 还有“深痱”,多见于高温作业者,就是反反复复出痱子,把汗管给破坏了,表现为与汗孔一致的丘疹或水疱,一出汗就增大,不出汗就缩小。
明白了痱子的基本机理,你就知道了,为啥小宝宝爱长痱子?
一是小宝宝体温调节机制发育不完善,比大人更爱热;二是小宝宝不会擦汗!
所以,聪明如你,应该也已经知道了痱子预防方法,就是——
别!把!汗!管!堵!住!
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种方法:
01.尽快让汗液蒸发,别泡着。比如尽量使环境干爽通风,穿衣尽量穿纯棉材质,透气吸汗。
02.尽快把汗液洗掉,别泡着。比如勤洗澡。
03.尽快把汗液擦干,别泡着。比如用温毛巾及时擦拭。
“老话儿”来了!——别拿凉水激!
注意,这句老话儿是对的。
因为凉水会让汗腺口闭合,汗液排不出来,同样导致汗管压力增高,有破裂风险。
所以,洗澡要洗温水澡,擦汗要用温毛巾!
也许有人看到这里会不屑一顾——这还要提醒吗?是的!特别要注意,我们经常把洗完的毛巾挂在杆上,拿来就用,此时毛巾就是凉的!
因此,不要用“拿来就用”的湿毛巾擦痱子!
那已经起了痱子,怎么办呢?
痱子粉?
没起痱的时候可以用来预防,已经起了痱子就不要用了!
比如,洗完澡以后,可以涂上一层薄薄的痱子粉,起到吸汗把干的作用。
注意别太厚哦!否则容易一出汗和成泥……反而更容易堵塞汗腺口。而且,对于小宝宝,更推荐用液体痱子粉,以免固体粉末被吸入呼吸道。同时还要注意,千万不要让宝宝误吸误食。
十滴水?
十滴水的成分中包含樟脑、干姜、辣椒等,溶剂是乙醇,对小孩子的皮肤会有刺激作用,不建议使用。
松花粉?
经常有人用松花粉作为痱子粉,实际上松花粉中含有破壁孢子,属于活菌,遇到湿热环境可能会繁殖,会导致宝宝越来越痒,越来越红!
那应该用啥?
——炉甘石!
小宝宝最常生的红痱,一大症状就是痒!
所以,对痱子的处理就是止痒,然后尽量创造凉爽环境,空调该开就开,温度一低,痱子也就下去了!
炉甘石的作用包括——收敛、把干、吸汗、止痒;
重要的是,各大药店均有销售,而且便宜到爆!
如果痱子没挠破的话,也可以用一些弱效激素类药物来止痒,例如:地奈德乳膏、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等。如果发展到“脓痱”,或者挠破感染了,就要用抗生素类药物了,如百多邦软膏、夫西地酸软膏等。
关于痱子的用药指南,一张图总结:
最后补充一件事:传说中的“一年生痱子,年年生痱子”,没有道理。
好了,介绍了这么多,不知道各位粉丝们是否有你们的独门防/止痱绝招,把你的经验或困惑一起来同我们分享吧!
本文来自“心吃心”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华夏信息网立场,本站不对文章中的任何观点负责,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只用于提供信息阅读,无任何商业用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文章、内容、图片、音频、视频)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1470280261#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维护您的正当权益。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xxwhg.com/cs/563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