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字希文,苏州吴县人,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世称范文正公,文学成就突出,有《范文正公文集》传世。 1015年,其苦读及第,授广德军司理参军,后历任兴化县令、秘阁校理等职,因秉公直言而屡遭贬斥;其1043年,发起&34;庆历新政&34;,不久后,新政受挫被贬出京;1052年,改知颍州,于途中逝世,追赠兵部尚书、楚国公,谥号&34;文正&34;。
范仲淹的一生可以用完美来形容,在有着浓厚的&34;春秋责备贤者&34;传统的中国,一个人物无论多么优秀,总能被人挑出这样那样的毛病。唯有范仲淹,似乎很少有人能够找到他的缺点来做文章。
范仲淹喜好弹琴,然平日只弹履霜一曲,故时人称之为范履霜。他工于诗词散文,所作的文章富政治内容,文辞秀美,气度豁达。他不仅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统帅,也是—位卓越的文学家和教育家。他领导的庆历革新运动,成为后来王安石&34;熙丰变法&34;的前奏;他对某些军事制度和战略措施的改善,使西线边防稳固了相当长时期;经他荐拔的一大批学者,为宋代学术鼎盛奠定了基础。
范仲淹在文学上也颇有造诣,尽管作品不多,但多为精品。他的诗词多即景抒情,意境开阔深沉;他的散文多披露时弊,发表政见。传颂千古的《岳阳楼记》是他的代表作。朱熹称他为&34;有史以来天地间第一流人物&34;。
范仲淹读书&34;浩如烟海&34;、&34;片读不懈&34;;&34;划粥割齑&34;的典故就是说他每天只煮一锅稠粥,凉了以后划成四块,早晚各取两块,拌几根腌菜,吃完继续读书。
范仲淹&34;腹有韬略&34;。出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戍防西夏时,被西夏人称为&34;小范老子,胸有数万甲兵&34;。
民国著名的文人、思想家、教育家梁启超曾说,&34;五千年来历史中立德立功立言者只有两个人:范仲淹和曾国藩。而范仲淹,却是被历代读书人所敬仰的楷模典范、士大夫的精神领袖。
范仲淹政绩卓著,文学成就突出,他倡导的&3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34;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充分展示了范仲淹忧国忧民、先忧后乐的高尚情怀,和一代名相&34;以天下为己任&34;的人生信条和情系苍生的民本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
本文来自“宁七月”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华夏信息网立场,本站不对文章中的任何观点负责,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只用于提供信息阅读,无任何商业用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文章、内容、图片、音频、视频)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1470280261#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维护您的正当权益。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xxwhg.com/cs/563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