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oline Doutre摄影
文/仇延
第一次真正认识弗洛朗·艾欧(Florent Héau),是大约十年前在Courchevel的音乐夏令营上,他当时可谓是单簧管教师届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学到中高级程度的孩子需要一位相对陌生又严格的老师提点,他可以清楚地看到孩子的优势和不足,对其成为专业演奏者的潜力也会有个客观的判断。在人数有限的学习班里争到个位子并非易事,机会难得,孩子上课,我也没闲着,记笔记、录音,不亦乐乎。早就发现旁听音乐课对我更好地欣赏音乐大有裨益,这项活动应当推广到普通爱乐者当中去。一位好老师的专业课,不仅有对演奏技术要点、难点的讲解和示范,还有关于作品的风格特点、写作手法、社会背景、同时代艺术活动及相关人物的趣闻轶事等精彩内容,偶尔还会冒出文学、美术甚至自然科学、政治和哲学方面的真知灼见。旁听者没有上课的压力,听书一般地长了见识,还能获得思想上的启发,简直不要太爽!
为期两周的夏令营很快进入了尾声,这时各种学员演奏会、教师音乐会你唱罢来我登场,好不热闹,其中最大的亮点是艾欧组建的Les Bon Becs(中文意思是“好吹嘴”,有人起了个呆萌名字叫“雷宝贝”)。这个单簧管与打击乐组合已经在各地小剧场驰骋多年,但我等当时眼界不宽,只去听“正经”的古典音乐会,就没有多关注。的确,一些古典音乐演奏者为了吸引观众,以幽默甚至搞笑的形式登台献艺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莫扎特式仰卧反手弹钢琴,背手、左手持弓拉提琴,插科打诨,装扮夸张,总之想着各种法子把乐器玩儿出花儿来,有时演奏质量并不能得到保证。但见识过了艾欧的技术实力和音乐表现力,再看到他在舞台上边吹奏边花式奔跑跳跃,所有人都成了惊掉下巴的表情包。想象一下,快速绕场奔跑中一气呵成地吹完一曲哈恰图良的《马刀舞曲》,边跳踢踏舞便干净利落地来一首《雨中曲》,把乐器一截一截地拆掉仍能吹完一曲《卡门幻想曲》,一段如泣如诉的《多么美好的世界》(What a wonderful world)听得人差点掉下泪来,用的是你闻所未闻的“钢锯琴”……时至今日,这仍然是令我记忆犹新的一场音乐会。
这十年,艾欧从巴黎郊区Reuil-Malmaison音乐学院的老师,做到巴黎大区音乐学院的老师,再做到瑞士洛桑高等音乐学院的教授、上海音乐学院和日本大阪音乐学院客座教授,应邀在世界各地开办大师班,录制了十几张广受好评的唱片,演出了几百场室内音乐会,出版了近十种单簧管曲集,并且一直在不紧不慢但充满激情地培育他的“雷宝贝”,编排出一套新节目“The Big Bang”,不久还要带着这套节目来中国演出。是时候扒一扒这位“黑管魔法师”的历史了。
艾欧和恩师Michel Arrignon
生于1968年的艾欧8岁开始学习单簧管,跟随著名演奏家、教育家、巴黎国家歌剧院首席Michel Arrignon从奥尔良音乐学院到巴黎国立学习长达15年,是其精心栽培的爱徒。1991年他赢得土伦(Toulon)国际音乐比赛大奖,从此受到乐坛瞩目,毕业后考上乐队,顺风顺水地开始了职业生涯。考上一个好乐团殊为不易,许多人需要数年N次过五关斩六将才能成功,所以一旦考上,绝大多数会踏踏实实地一直待到退休。谁知艾欧严肃沉稳的外表之下还藏着一颗“躁动不安分的心”,对音乐的那份激情总是在乐队的中规中矩里左冲右撞。要是能不受拘束地表演自己喜欢的任何乐曲,不但自己过瘾,还带动观众一起嗨起来,那才叫带劲!学生时代他就与伙伴们组成了一个单簧管四重奏,总喜欢在加演曲目中搞一些新颖小花样,深受欢迎。观众的热烈反响如同催化剂,“Les Bons Becs ”很快以独一无二的戏剧化形式出现在舞台上,全方位地展现单簧管这件乐器和音乐的魅力。
“雷宝贝”的每一台节目都是参与创作者各种奇思妙想碰撞、融合的结果,制作过程被艾欧笑称为“炼制魔药”。创作之初,每人往“原料箱”里投进自己心仪的曲目,风格题材不限。艾欧汇总之后,负责把它们初步改编成四重奏(降E、降B、巴赛特管和低音单簧管),这一步需要动用他丰富的想像力和坚实的和声知识基础;之后大家一起试吹,听听效果。听着别扭或未达到预期设想的曲子,就算花掉了再多时间也果断忍痛割爱。入选的作品随后进入艾欧的“坩锅”,他与特聘的导演和灯光设计师一起,开始了“炼制”过程:面对多种风格的曲目,比例须拿捏得当、达到均衡;节奏应有张有弛,要有让你开怀大笑的桥段,也得有令人眼含泪花的感人时刻;哪首曲子配上舞蹈更出彩,哪首需要灯光特效来烘托气氛,哪段需要来个逗趣对白增加笑点;不时得蹦出个惊喜,吊住观众的胃口很重要……艾欧需要运用多种“配方”反复试验多次,才能达到理想效果。一台“雷宝贝”节目有三十首左右完整的乐曲,古典爵士摇滚流行民歌电影音乐应有尽有,大部分观众都耳熟能详。与一小段一小段的名曲大串烧相反,它尤其注重音乐性,其中揉合的表演、舞蹈、幽默、奇幻和诗意都是为了展示音乐的力量。编排好节目只算是完成了三分之一的任务,各有主业的音乐家还要用业余时间背谱、学习表演、练习舞步,聚在一起反复排练、走台实战,再根据观众反馈不断调整改进,当真是精雕细琢、精益求精。
Paule Thomas 摄影
别看今天古典音乐与其他类型艺术跨界混搭已屡见不鲜,二十多年前,一名正规古典乐团的演奏员兼巴黎国立高等音乐学院的助教,做这种貌似不务正业的演出,是需要鼓起很大勇气面对同行白眼的。问到艾欧为什么要花费这么大精力做这个搞不好会有损他名声的事,他想也没想脱口而出:“喜欢啊!”是啊,喜欢音乐,喜欢幽默,喜欢表演,喜欢创新,喜欢分享,没有比这更显而易见又政治正确的理由了!
二十年后看来,“雷宝贝”存在的意义远远超出了娱乐大众,不论对演奏者本人,还是对部分年轻观众,它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影响了他们的人生。在“雷宝贝”成长的过程中,艾欧发现自己在编曲上颇有潜力,从此一发不可收拾,除了给音乐会编曲,他还出版了好几种新颖实用、深受学生好评的练习曲级;他学会了杂耍、哑剧和踢踏舞,水平不亚于专业歌舞演员;由于演出的要求,艾欧甚至总结出一套前所未有的单簧管练习方法,来解决在奔跑或舞蹈中吹奏时会遇到的各种难题:如何始终保持吹嘴在双唇之间的平衡和稳定,在心脏剧烈跳动时如何控制呼吸的节奏,如何在动态中平稳地吹奏以防声音发颤等等。运动、瑜伽、太极、冥想他都有所涉猎,为的是从中提炼出可用的练习方法。所有这些经验同时激发了他教学的热情,他在单簧管演奏上自创的秘籍和诀窍吸引了大批学生,他慷慨又乐于与人分享的天性使许许多多的音乐学子收益匪浅。很多儿童在看了“雷宝贝”的演出后喜欢上了音乐,其中一些开始学习单簧管,还有不少如今成了专业演奏者。
艾欧对教学有着超乎寻常的热情,帮助他人和与人分享自己的所学,已成为他内心的需要。他的授课既秉承了恩师的Arrignon所代表的法国学派传统,又有他自己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创新,除了精准严格的乐器技巧训练和对作品诠释的引导和启发,还有全面细致的心理建设。他关注每一位学生的需求,善于运用“情感同化”,通过感同身受每个学生遇到的难点、困惑和情绪上的波动,来发现症结并找到有效解决办法。艾欧坦言自己并没有超常的天分,对天才来说,许多问题根本不是问题,而他之所以能成为“打怪通关”的高手,全拜实战所赐。这是一套观察、聆听、感受、揣摩、思考、探究、实验的过程,再加上“责任”的重压,需要花费的心力可想而知,但他全情投入,乐此不疲,乐在其中。艾欧的授课也是他自己学习的过程,更是在超越音乐层面上与学生互动交流的过程。熟练驾驭乐器、掌握演奏技巧是乐师,忠实又有个性地诠释作品是音乐家,能够通过音乐展示艺术之大美,传递丰富情感,引起共鸣,打动人心,净化心灵才称得上艺术家——这一说法长久以来已有共识,但始终以一颗纯真之心追求艺术境界又谈何容易,时刻抵御在浮华世界中对名利的执念应该是自称“搞艺术的人”一辈子的战斗,如此才能不枉“艺术家”这个称号。
成为职业音乐家还是相当困难的,一位名师终其一生也许只能培养出几名高徒。艾欧自然对学生取得的成就感到骄傲,但对那些不大可能出人头地甚至不会以音乐为专业的学生,他的付出一点不会少。“雷宝贝”的一项经常性的公益活动就是给小学生做音乐启蒙,他们的演出形式正是小孩子喜闻乐见的,让孩子们在轻松欢快中体会到音乐之趣、音乐之美,心灵得到滋养,这个意义远大于培养出几个职业演奏家。对艾欧来说,教学不仅仅是单向的传道、授业、解惑,还是发现自我、启迪他人、改变世界的过程。
艾欧本着真诚、独立、自由的原则耕耘着自己的音乐园地,职业生涯中经历过艰难的取舍,拒绝过唱片公司单纯追求销量而强加于他的录音曲目,也因无法兼顾演出和教学而忍痛放弃了巴黎国立的助教职位。“我算不上单簧管天才,但我的天分在于做事时能够选择正确的道路,这方面我有天生的直觉。”说是天分,不如说他懂得坚守作为教师和艺术家的良心和职业道德,不为追名逐利的大潮所裹挟,如此才能充满热情地快乐地继续他的音乐人生。
Caroline Doutre 摄影
因其独特的外型气质和多变的演奏风格,艾欧被圈内人戏称为“黑管魔法师”
本文来自“幻想症”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华夏信息网立场,本站不对文章中的任何观点负责,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只用于提供信息阅读,无任何商业用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文章、内容、图片、音频、视频)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1470280261#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维护您的正当权益。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xxwhg.com/cs/566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