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节的风俗有哪些 中秋节的风俗(寒食节的风俗有哪些 简短)

寒食节大概在清明节的前一两天,在那几天中,按照古老的习俗是要“断火”吃冷食的。不过,现代人早已不遵守这个习俗了。其实这个节日从元代开始,就已经慢慢地退出了历史舞台。

在清朝的时候,有一个叫富察敦崇的人写《京燕岁时记》说:清明即寒食,又曰禁烟节。古人最重之,今人不为节!意思就是说,在清朝时人们已经不过这个节了。“寒食节”是为了纪念介子推而设立的,它在汉、唐、宋三朝一度十分兴盛。那么,为什么到了后来会被“抛弃”呢?

一、寒食节的来由

寒食节具体是怎么来的,其实有两种说法。

1.改火

关于“寒食”的由来,一种说法是:在上古时期,人们发现火是一种宝贵的资源。有了火,人们不单可以驱逐虎豹豺狼,而且还不必食用生肉了。从此少生很多疾病,寿命得到延长。

而取火必须通过“钻木”的方法,火种是十分珍贵的,并且钻木要求四季取材,各不相同。当一个火种熄灭了,就要换另一个火种继上,这就称之为“改火”。火种一熄一灭之间,大家暂时只能吃没有烧熟的“寒食”,后来就形成了一种节俗。

2.介子推的传说

关于“寒食”的另一种说法,是晋文公重耳与介子推的故事。相传,重耳流亡于国外的时候,身边只有介子推护卫他。重耳受伤落难,介子推就割股肉喂养重耳,让他活过来。后来,重耳当上国君却把介子推忘记了,等到他想起来要封介子推当官时,介子推却坚决不同意,还藏进了深山。

重耳是一个固执的人,他想用放火烧山的办法,逼介子推出来。没想到介子推比他还要固执,背着母亲抱着柳树,活活被烧死了。重耳十分懊悔自己的鲁莽,于是把介子推的死祭定为一个节日,让大家在这一天“断火”,用以纪念他。

二、寒食节“断火”的习俗

1.西汉时期“断火”可达一个月

“寒食节”最初只在三晋地方上流行。是民间一个十分重要的“祭日”。到了西汉的时候,关于介子推的传说开始盛行,过“寒食”的人就变得多起来了。《后汉书·周举传》中说:“太原一郡,旧俗以介子推焚骇,有龙忌之禁,至其亡月,咸言神灵不乐举火,由是士民每冬中,辄一月寒食。”

意思是说,当时在太原一带流行过“寒食”节。相传是因为介子推之死,晋文公下了禁令。以后每到介子推死祭之时,老百姓们都说:天神不乐意见到生火。于是每到仲冬,大家就“断火”一个月,只吃寒食。这里提到的“寒食”,时间是仲冬。

晋朝人孙楚写书,认为西汉的这种“断火”习俗是在三月清明前后。关于“断火”的时间又有五日和一月两种说法,大约要视具体的地方风俗和个人信仰而定了。因为西汉的时候,民间崇尚道家修仙术,许多修道者本来就喜欢通过“辟谷”(不吃饭)的方式来养生,所以借“寒食”的机会,“断火”时间达到一个月,也是有可能的。

2.曹操禁“寒食”

吃生冷的食物,毕竟对人体不利。于是在汉顺帝的时候,已经有人跑到介子推的庙中放祭文,指出贤明圣人,不应该让人“盛冬去火,残损民命”。

后来,三国时期的曹操也曾经发过一篇《明罚令》,劝大家不要断火吃寒食。他在文中提到,当时的人喜欢在冬至之后的105天开始吃“寒食”。但是人群中多老弱,且生活在苦寒的北地,“寒食”对身体不利。长此以往,后果不堪设想。于是,就禁止吃“寒食”,违令的人,家长要服刑半年,主管的官员也要服刑一百天。

三、“寒食”节的衰落

寒食节在唐朝的时候,因为与清明、上祀合流之后,成为了中国古代一个十分重大的节日。“寒食”的风俗固定下来,但是“断火”并没有国家强制性,都是任凭百姓们高兴为之。在这个时候,介子推的故事曾因唐王朝的推广,造成了一些影响力,但是并不大,反而是“寒食”相伴的插柳、斗鸡、荡秋千等活动比较兴盛。

过了唐宋的全盛时期,转眼来到了元代。元代蒙古人因为与中原文明的差异,虽然保留了节日的娱乐项目,但是节日的文化内涵却渐渐被抛弃了。再由元朝来到明朝,当时的人们即使是过清明节时,连介子推的名字都鲜少提起,更不要说“断火”与“寒食”了。

在明代地方史志《汝阳县志》中写道:“寒食,架秋千”。寒食节的意义,就只是荡秋千等娱乐活动而已。不过,在寒食节发源的地区,各种应节的“冷食”却被当成点心,流传下来。比如“青团”、还有后来的“凉粉”、“凉糕”,它们不再作为祭日的贡品而存在,而是融入了民间的日常饮食中去。

四、介子推传说的真实性

“寒食”在唐朝之前,属于地域性的小节日。到了唐代,因为国家的推广影响才渐渐大起来。关于“介子推”的故事,从汉代起就在晋地流传。后世一直有人怀疑是杜撰的,也有人考证说它是真实存在的。

但是,无论怎么样,这个故事本身的“宣教”重点不甚明白。例如,后世的人并不知道重耳想要通过“寒食”,让大家记住他自身的什么缺点,以及介子推身上的何种优点!再加上“寒食”不利于身体健康。历代有识之士,大力制止人们长期吃冷食,慢慢地,“寒食”习惯就被人抛弃了。

结语

作为一个节日,“寒食”节包涵的优秀文化传统,已经被“清明节”继承下来。我们在清明节“射柳”,相传就是因为介子推当初和母亲抱柳树而死。至于追思先贤,扫墓祭祀的传统,全部都还存留着,所以寒食节的历史任务已经完成,可以退出民俗的舞台了。

本文来自“九月朦胧”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华夏信息网立场,本站不对文章中的任何观点负责,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只用于提供信息阅读,无任何商业用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文章、内容、图片、音频、视频)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1470280261#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维护您的正当权益。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xxwhg.com/cs/56774.html

上一篇 2022-12-25 01:46:55
下一篇 2022-12-25 02:05:49

相关推荐

  • 朝鲜族的传统节日和风俗(朝鲜族的传统节日服装住宿)

    朝鲜族,过元宵节和汉族基本一样,都是过农历正月十五这一天。 随着时代的变迁,地域饮食文化的不同变化,在正月十五那天过节的方式也有所改变和不同。 有的吃元宵,有的猜灯谜,有的跑龙船,有的吃五谷杂粮饭等,各民族各地区域都保留了自己的特色。 那么,我们朝鲜族过元宵

    2023-05-13 13:24:29
    300
  • 中秋节的来历和风俗ppt免费(中秋节的来历和风俗60字)

    一、中秋节的来历 中秋节起源于古代对月的崇拜,至今已历史悠久。“中秋”这一词最早记载于《周礼》。因我国古时的历法,农历8月15日,正好是一年的秋季,而且是八月中旬,故称为“中秋”。另外,在一年四季中,每季分为“孟、仲、季”三部分,故秋季的第二个月名为“仲秋”。

    2023-04-23 04:56:48
    209
  • 腊八节的来历和风俗(腊八节的由来和风俗)(腊八节的来历和风俗50字怎么写)

    农历十二月初八腊八节,俗称“腊八” ,古人有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吉祥的传统,一些地区还有喝腊八粥的习俗。相传这一天还是佛祖释迦牟尼成道之日,称为“法宝节”,是佛教盛大的节日之一。 腊 八 岁终之月称“腊”,含义有三: 一曰“腊者,接也”,寓有新旧交替的意思

    2023-04-21 14:59:44
    268
  • 清明节的风俗活动有哪些内容(湖北清明节有哪些风俗活动)

    清明节,也叫踏青节,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和祭祀节日。清明节一般在每年阳历的4月4日到6日之间,这段时间,春光明媚,草木吐绿,正是人们春游的好时候。下面分享一下清明节的节日习俗,看看你知道几个。 一、祭祖扫墓 祭祖扫墓,这是清明节的主要习俗。清明

    2023-04-15 08:33:40
    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