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裂,是将犯人四肢和头部分别绑在五辆马车上,然后马车套上马匹,分别朝五个方向赶车拉扯,使犯人身体撕裂为五块,所以叫车裂。五马分尸则是执行者有时把马车换成马匹或者牛,所以车裂也叫五马分尸或者五牛分尸。一般来说,官方的说法是车裂,民间通俗的说法是五马分尸。
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秦孝公时商鞅变法,因为乱世用的重典,大赏大罚,因而得罪了当时还是太子的秦惠文王,还有太子太傅公子赢虔,秦孝公死后,秦惠文王登基,就把商鞅处于车裂之刑,执行者是用的牛代替的马车,所以也叫五牛分尸。车裂之刑源于周朝,或许更早,起码有记载的是在周朝。《周礼》有云:“誓驭曰车轘。”前人注解说:“车轘,谓车裂也。”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纷战,君主为了惩罚犯上作乱的乱臣贼子,多用车裂。
而实际上,最早的车裂之刑,是先将犯人处死的。犯人处死之后,会在大庭广众之下,进行分尸,起到警示作用。分尸之后,接着就要暴尸示众。《史记李斯列传》记载的李斯,是被“腰斩”。但是到了《盐铁论》《淮南子》就直接说他被“车裂”。《史记秦始皇本纪》说赵高是被“刺杀”而死,但是班固最后还有评论,说赵高被“车裂”。再比如《史记》和《吕氏春秋》都记载,白起是被楚国贵族乱箭射死的。《淮南子》和《吕氏春秋》也说白起被“车裂”。
为什么现在普遍都认为车裂和五马分尸是一个意思呢?主要是战乱等原因,从汉景帝开始,之前的很多刑罚都失传了,仅仅保留在少量的文字记录上。这就导致了后世通过文字简单解释篡改,把车裂变成了“用车撕裂”,虽说这样确实恐怖,但和原本的意思差距比较远了。至于“五马分尸”,更是到了明清时期,笔记小说在民间盛行,作者通过夸张演绎创造出来的,让大家认为车裂就是五马分尸。不过真正把五马分尸付诸实践的,是太平天国的洪秀全,他把五马分尸变成了一种真正的刑罚,也是够残忍的。
本文来自“九月朦胧”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华夏信息网立场,本站不对文章中的任何观点负责,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只用于提供信息阅读,无任何商业用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文章、内容、图片、音频、视频)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1470280261#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维护您的正当权益。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xxwhg.com/cs/592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