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870年春夏,天津发生多起儿童失踪绑架案,当时因疾病流行,法国天主教在天津的育婴堂(收容弃婴的一个公益组织)每天都有婴儿染病死去,并被掩埋。于是民间开始传言“外国修女以育婴堂为幌子,实则绑架杀死中国孩童作为药材之用。”当地民众抓住了一个叫“武兰珍”匪徒。武兰珍口供中牵扯到教民王三及望海楼教堂,第二天天津知县刘杰带着人犯武兰珍到教堂当面对质,结果发现教堂里没有王三这个人,也没有武兰珍所说的席棚栅栏。但此时的老百姓已经群情激奋,不辨真假,他们聚集起来烧毁了法国在天津的望海楼教堂,以及法国领事馆、仁慈堂和英美传教士开办的4座基督教堂,并杀死了1名法国领事及1名秘书、2名法国领事馆人员、10名修女、2名神父、2名法侨民、3名俄侨民和30多名中国信徒,造成超过50人死亡、震惊中外的大案。
教案发生后,法、英、美、俄、普、比、西7国联衔向清政府提出"抗议",并调集军舰至大沽口进行威胁。要求严惩暴徒,保护外国侨民在大清国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面对外国施加的巨大压力,大清安排当时第一重臣曾国藩前去解决。曾国藩发布《谕天津士民》,对天津人民多方指责,最后处理结果:处死为首杀人的18人,充军流放25人,并将天津知府张光藻、知县刘杰革职充军发配到黑龙江,大清赔偿外国人的损失46万两银(相当于现在的9000万人民币),并由三口通商大臣崇厚出使法国道歉。当时法国正爆发普法战争,这事后来不了了之。不过曾国藩也因此次事件背负了“卖国贼”的骂名。
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清朝战败,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大清帝国国际地位一落千丈。西方列强便开始对大清帝国这块肥肉垂涎三尺。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的斗争日益高涨。与此同时随着战争赔款的加深,人民不堪重负,终于引起了义和团运动。
义和团,原名“义和拳”,为山东省学习武术的团民组织,为山东巡抚毓贤利用来抗衡教会,威吓教民脱离教会之用。当时,慈禧竟听信毓贤之言,相信团民能“刀枪不入”、“枪炮不伤”,怂恿慈禧借助义和团排外。慈禧太后派军机大臣刚毅往涿州视察,但刚毅竟向慈禧奏称“天降义和团,以灭洋人”。因此义和团以“扶清灭洋”为口号,进入北京城内勤皇。随着义和团运动在直隶和京津地区的迅猛发展,团民则沿途徒,烧教堂、拆电线、毁铁路,攻进天津租界。各国公使要求清廷取缔义和团,但未获回应。
1898年,光绪帝任用康有为、梁启超等推行戊戌变法失败,慈禧软禁光绪帝于中南海瀛台。1899年慈禧宣布立载漪的儿子为皇太子,计划通过合法的程序把光绪帝废除。慈禧内阁示意各国公使进宫道贺,可各国使节根本不理睬。现在听说义和团是西洋人的克星, 于是慈禧对义和团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就命义和团开进北京护驾、斩妖、除魔,于义和团象潮水一样涌入京城。义和团大规模烧教堂和外国人寓所,杀光所有的传教士和中国教徒。外国人数以百计的抗议都如石沉大海,大清官府没有任何反应。1900年6月21日,荣禄收到一份外国人要求慈禧“立即归政光绪”的外交照会。老佛爷怒不可遏,以儿皇帝之名和英、美、法、德、意、日、俄、西、比、荷、奥匈十一国同时开战。荷兰、西班牙、比利时曾是16世纪的强国,有海上霸主之称,但工业革命随着英国崛起,这3国衰落下来。大清宣战后,这3国视而不见,既不出兵也不应战,所以11国宣战,8国入侵,但最终赔款时还是11国。
为了回应清政府的宣战,美、英、法、德、意、日、俄、奥等国组成 “八国联军”。这支联军有8,000 名日本人,4,800 名俄国人,3,000 名英国人,2,100 名美国人,800 名法国人,58名奥地利人和53名意大利人。联军总指挥是德国海军上将西摩尔。德国人很晚才到,没有加入这支联军。
就在八国联军已经打来之时,义和团依旧在北京热衷于烧教堂、杀教民的运动,而不是积极认真地组织一支有效的抵抗力量。1900年7月14日,联军没遇像样的抵抗就占领天津。那些围攻紫竹林租界的十万正规军和张德成的“天下第一团”,一和联军接仗就霎时溃散,象山崩一样败下阵来。八国占领天津后,联军接着向北京进兵。大清国运兵的铁路被义和团拆了,电话线等现代化通讯系统又被义和团拔了,无法根据前线战况的变化及时作出快速反应,集结雄厚的兵力组织有效的抵抗。用刀矛弓箭武装起来的义和团和中国军队顷刻间一败涂地。像拼盘一样临时拼凑起来的八国联军虽然缺乏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四分五裂各怀鬼胎,兵不知将将不知兵,战斗力不敢恭维。可因义和团在此之前有效地摧毁了自家的战斗力,于是所谓联军的杂牌军仍然势如破竹无往不胜。
1900年8月14日,北京失陷。1900年8月15日晨,西太后和光绪皇帝仓惶出逃。联军入城后,解除了义和团对东交民巷和西什库教堂的围攻,义和团被迫退出北京,转往外地坚持抗击侵略者。慈禧太后在流亡途中,指定李鸿章为与列强议和全权代表,发布彻底铲除义和团的命令。
1900年12月22日,英、俄、德、美、法、日、意、奥以及西班牙、荷兰、比利时等十一国公使联合向奕劻、李鸿章递交《议和大纲》十二条。清政府于27日同意接受。1901年1月15日,奕劻、李鸿章在《议和大纲》十二条上正式签字画押。
本文来自“等待是无言的情话”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华夏信息网立场,本站不对文章中的任何观点负责,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只用于提供信息阅读,无任何商业用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文章、内容、图片、音频、视频)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1470280261#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维护您的正当权益。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xxwhg.com/cs/593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