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除夕!癸卯兔将于子正时刻欢跃而出,你以为壬寅虎会就此谢幕退场吗?今日除夕
昨日刚刚交大寒节气,壬寅虎年的第二十四个节气,也是这一年的最后一个节气。俗语说的“小寒大寒又一年”,意思是说,过了小寒、大寒,便进入新的一年。可是,今天,也不过是壬寅大寒节气的第二天,居然就到了除夕!
除夕,意味着交年——从壬寅虎年跨入癸卯兔年!似乎是旧的一年尚未结束,新的一年就登场了,是这样吗?
这其实是我们把“年”与“岁”混为一谈导致的错误认识。
那么,何谓“年”?
传统的中国“年”,是以月亮的朔晦周期来计算的。月亮从“朔”(农历每月第一天,新月)到“晦”(农历每月最后一天,无月夜)为一个月,连续十二个朔晦周期为一年。一年的起始时间,是正月“朔”;终止日期,为腊月“晦”。
今天恰好是壬寅年腊月“晦”日,俗称的大年三十儿,白天为“除日”,夜晚即“除夕”。明天则是癸卯兔年正月“朔”日,也就是大年初一,新的一年就在眼前!
什么是“岁”?
有人说,“岁”属于太阳历,即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周为一岁。这个说法看似很对,符合我们现在所说的360°黄经轨道。但是,昨天下午16时29分20秒,交大寒节气,太阳运行到黄经300°,而不是345°,更没有回到黄经0°。黄经0°所属的节气,是春分。可是,古人所说的“岁”并不起于春分。足见,“岁”的太阳历说法不确切。
也有人说,“岁”是依据北斗七星的斗柄旋转一周的时间来计算的。大寒节气,“斗指丑”;立春节气,“斗指寅”:岁,始于寅,终于丑,靠谱!
其实,在遥远的中国古代,历法的制定,以二十四节气的立春起“岁”,大寒结束为终“岁”,与我们今天二十四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是一致的,这也是最简便最直接的计“岁”方式。所以,“小寒大寒又一年”这句俗语表达有误,准确的说,应该是“小寒大寒又一岁”!
不过,这个错误并非今人制造。以一千年前宋代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为例,其卷六开篇就是:
正月一日,年节。(白话:正月初一,是新年)
《东京梦华录》整部著作的结尾,记述的是“除日”,孟元老回忆道:
是夜,禁中爆竹山呼,声闻于外。士庶之家围炉团坐,达旦不寐。谓之“守岁”。(白话:这个夜晚,宫中的爆竹声、欢呼声,宫墙外也能听得到。士大夫和普通百姓家家团团围坐在火炉旁,通宵达旦不睡觉,称为“守岁”)
由此可见,孟元老生活的宋代就已经“年”“岁”不分了。年即是岁,岁也是年。所以,除夕又被形容为“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真是绝佳范例。当然,已经约定俗成的说法,是不能随意互换的。
壬寅年的大寒节气刚刚开始,这一“岁”尚未结束。这就出现了一个有趣儿的“巧合”,即癸卯年首撞上壬寅岁尾——兔子头撞上老虎尾巴,这只“兔子”是不是太矫健!
本文来自“可凡儿”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华夏信息网立场,本站不对文章中的任何观点负责,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只用于提供信息阅读,无任何商业用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文章、内容、图片、音频、视频)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1470280261#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维护您的正当权益。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xxwhg.com/cs/601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