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注【文学名句】温暖情怀的文学,动人心坎的名句 → 记得点赞 ←
中国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1877~1927)文学批评的代表作,写作于1908~1909年。以词为主要的批评对象(也涉及到诗乃至小说),对自唐五代至宋词的形成、发展,以及重要的词家、作品的风格、流派、历史地位等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比较、评价。《人间词话》以意境思想为基本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两大部分:一是总论意境范畴;二是以意境为基本标准,具体批评作家作品。
“意境说”在中国源远流长,王国维是这一学说的集大成者。他通过对中国诗词的具体批评,对文学进行了本质分析,丰富了意境的理论,并把意境提高到具有普遍意义的美学范畴。他认为构成文学有两个“原质”(即基本原素):一是情,一是景。情与景达到一定条件即“真景物、真感情者”,并且结成一定的关系即二者交融为一,便成了意境——美。他说:“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词脱口而出,无矫揉妆束之态。”(《人间词话》)在批评元曲时说得更明确:“何以谓之有意境?曰:写情则沁人心脾,写景则在人耳目,述事则如其口出也。”(《宋元戏曲考》)
情在我,景在物,物我不分,这正是审美自由状态,即意境美使人产生的美感愉悦。王国维认为,我与物或意与境是密不可分的,“二者常互相错综,能有所偏重,而不能有所偏废也”(《人间词乙稿序》)。由于物我关系的偏重而有“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的区分;由于有“理想与写实二派之由分”,因而才有“造境”与“写境”的不同。
意境是美的集中表现,又是文艺批评的根本标准,“持此以衡古今之作者,可无大误也”。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正是以此标准具体批评了中国古代诗词作品和诗人作家。并且把这种批评后来又扩大到戏曲文学、书、画等领域,使意境成为文学艺术普遍适用的美学范畴。
《人间词话》以意境为中心观点,把中国古代许多审美观念、范畴如神、韵、巧、妙、风格、气象、格调、韵律等等,与意境联系起来加以讨论,并且从背反方面提出了“隔”、“代”、游词、隶事、滥用典等问题,认为这些都会削弱甚至破坏意境美的创造。
《人间词话》是运用中国传统的评点方法写成的,语言精炼、画龙点睛,内容很丰富。但缺乏严格的逻辑体系,对意境范畴也没有作出科学的界定。
↓↓ 记得点赞,喜欢就分享和收藏 ↓↓
本文来自“七秒鱼.”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华夏信息网立场,本站不对文章中的任何观点负责,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只用于提供信息阅读,无任何商业用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文章、内容、图片、音频、视频)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1470280261#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维护您的正当权益。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xxwhg.com/cs/602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