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年10月29日,美国股市突然之间崩盘,由此开启了历时10年之久的“经济大萧条”时期。在此期间,工厂倒闭,银行破产,工人失业,整个美国的经济一片萧条。在当时的社会环境里,不要说发财致富,就算是能找到一份工作,可以养家糊口,已经是非常幸运的事情了。即便如此,依然有一些个人或行业能够逆风飞扬,在这场史无前例的经济危机中积累了巨额财富。那么,他们都是谁?又是怎么做到的呢?
01 个人投资大师:奥德勒姆
许多投资者在1929年的股市崩盘中失去了一切,因为他们错误地认为华尔街的好日子永远不会结束。在那之前,一个名叫奥德勒姆的投资者和他的一些合伙人通过投资公用事业公司,精明地把4万美元变成了数百万美元的财富。然而,当时股票市场一路高歌的走势,非但没有让他们感到兴奋,反而让他们忧心忡忡。他们敏锐地感觉到,股票市场可能即将上演一场腥风血雨。于是在股市崩盘之前,他们克制住了对股市继续进行投机的诱惑,继而将股票全部变现。
1940年的奥德勒姆。他可能是美国大萧条时期最赚钱的人。
当股市崩盘终于来临时,奥德勒姆手头拥有着数百万美元的现金。在当时现金异常紧缺的情况下,这是非常令人羡慕的。他开始以非常低廉的价格收购那些濒临破产的公司,然后对其资产进行整合或分拆,以获得更多的现金。这听起来就像是一个非常简单的商业模型,但是它又是如此有效,以至于最终使奥德勒姆成为了那个年代美国最为富有的人之一。1941年的《现代传记》杂志甚至宣称,奥德勒姆“可能是美国唯一一个在大萧条中发了大财的人”。
02 电影业
对于美国的电影行业来说,1929年的经济大萧条来得特别不合时宜。仅仅在两年前,1927年10月6日,美国刚刚上映了世界上的第一部有声电影,也是第一部歌舞片——《爵士歌手》,取得了巨大成功,电影行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开创了有声电影时代的《爵士歌手》海报。
正当整个行业都踌躇满志,准备蓬勃发展的时候,失业率突然急剧上升,人们的可支配收入大幅减少,前往电影院看电影也成了一种奢侈的行为。受此影响,在经济危机的早期,许多电影公司因为观众不足不得不闭门谢客,大多数曾经盈利的电影公司在20世纪30年代开始出现亏损。
电影行业在大萧条时期成功实现了逆袭。
面对如此低迷的市场,电影人的创造性被激发出来,一系列应对措施也随之出台。首先,电影院将票价降低了50%甚至更多。其次,一张电影票可以看两部片子。这些措施给顾客带来了极大的实惠。观众的娱乐心理需求得到了满足,小型电影公司则通过推出快节奏的低成本电影而得以生存。
大萧条时期的电影促销海报。
除此之外,影院老板们还推出了更多令人心动的促销手段。在大萧条时期,电影院用赠品来吸引观众是相当普遍的。比如,在“晚餐之夜”促销活动中,任何一位参与活动的女士,都可以获得免费的餐盘,凭座位号抽奖兑现金的奖券,或者银质餐具等。尽管在1933年,全美电影票房收入一度跌到了4.8亿美元,但到了1941年,这一数字就缓慢回升到了8.1亿美元,这在一定程度上要归功于电影行业的这些经营管理技巧。
03 日用品行业:宝洁
大萧条对大多数消费品公司来说都是一场灾难,但宝洁公司从这场磨难中走出来的时候,它的状况比1929年之前还要好。这个肥皂巨头是如何战胜大萧条的?刚开始的时候情况很艰难,因为主要的杂货店客户开始削减订单,库存也开始积压。但宝洁公司随后意识到,即使是在大萧条时期,人们也需要肥皂,那为什么不能让他们从宝洁公司购买呢?
宝洁在大萧条时期的肥皂生产线。
因此,宝洁公司没有为了削减成本而减少广告投入,而是积极地寻求新的营销渠道,其中就包括商业广播。它开始赞助面向家庭主妇的每日广播系列节目,而家庭主妇是保洁公司的核心市场。1933年,宝洁公司推出了它的第一个系列广播节目,取得了巨大成功,全美各地的妇女很快就爱上了里面的女主人公——一个善良的寡妇。宝洁公司开始推出类似的项目来支持它的其他品牌。到1939年,该公司已制作了 21个广播节目,开创了所谓的 “肥皂剧”时代。
04 乐器行业:马丁吉他
就像电影一样,在经济低迷时期,乐器似乎是一个脆弱的行业,但令人尊敬的原声吉他制造商马丁通过一系列策略度过了大萧条。除了给员工减薪和每周工作三天之外,该公司还开始生产从小提琴零件到木制珠宝等各种产品。该公司坚持秉承不给大零售商折扣的原则,这维持了它与较小的经销商的关系,巩固了公司作为一个正直的销售商的形象。
马丁吉他在大萧条时期的生产车间。
与此同时,马丁公司还保持着创新精神,不断开发新款的,更便宜的吉他类型,从而得以继续在市场上保有很大的知名度。其中“无畏”号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这种吉他的体型更大,更深,能够发出更大的音量和更强的低音共振。1931年,马丁推出了自己的第一款archtop拱形吉他,公司还在其吉他上使用了14品琴颈,从而彻底革新了它的设计。这些技术上的改变,加上马丁以合理的价格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吉他产品,帮助公司在大萧条期间保持了高销量。
05 啤酒酿造商
对于全美的啤酒商们来说,大萧条时期尤其艰难。因为1920年至1933年,美国实施了禁酒令,烈性酒的生产和销售都是非法行为。这导致全国约有一半的啤酒厂倒闭了,啤酒的销量从1921年的3亿加仑,骤降到1932年的8600万加仑。幸存的啤酒厂都在苦苦挣扎,希望能够等到禁酒令被废除的那一天。为了度过大萧条,他们普遍实施的一个策略是——多元化经营。
禁酒令初期,啤酒生产商不得不把库存的酒水倒入下水道。
一些啤酒酿造商开始经营牛奶场,出售肉类,或涉足其他农产品行业。许多啤酒厂开始销售无酒精饮料,比如姜汁啤酒。在大萧条时期,有300多家啤酒厂生产这种辛辣的软饮料。根据2005年对美国酿酒业的一项调查,美国10家最大的啤酒酿造商中有8家是禁酒令之前的品牌,它们都挺过了大萧条。(文/世界历史那点儿事)
本文来自“这条河叫时光”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华夏信息网立场,本站不对文章中的任何观点负责,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只用于提供信息阅读,无任何商业用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文章、内容、图片、音频、视频)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1470280261#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维护您的正当权益。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xxwhg.com/cs/614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