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歪解——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城阙辅三秦;
朝辅重臣都是来自三秦之地。【城阙,城指京城长安,阙为帝王住所,故城阙代指朝堂;辅,辅佐,助手,代指朝中重臣;三秦,泛指长安附近的关中地区。】
风烟望五津;
御史言官都是来自蜀汉之流。【风、烟、望,即捕风捉影,望文生义,故指风闻奏事的御史言官;五津,川蜀之地泯江的五个渡口,泛指川蜀。】
与君离别意;
为你送别的意思。
同是宦游人;
我们都是宦游在外入不了中枢的人。
海内存知己;
全国各地都是像我们这样的人。【海内,四海之内,即全国各地;知己,懂自己的人,故为同类人。】
天涯若比邻;
我们这样的人,邻里之间好像隔着天涯那么远。
无为在歧路;
不要以为我们在不同的地方心就不一样。【为,以为、认为;歧路,岔路,代指不同的地方。】
儿女共沾巾;
像我们这样的人,不管男女,都是会哭泣的!
王勃(650年-676年),文中子王通之孙,幼聪慧,六岁能文,十岁就饱览六经!十三岁上书求仕,不成!
不为良相即为良医,诗人双手准备,一边继续托人求仕,一边跟随曹元学医。十四岁学医略有成,十六岁应幽素科及第,授职朝散郎!
诗人经主考官介绍,担任沛王府修撰,为搏沛王李贤欢心,作《斗鸡檄》,引高宗不悦,被逐出长安。诗人出京入蜀,与杨炯等诗酒玩乐!
咸亨二年(671年)诗人归长安科选,为好友虢州司法凌季友收为参军。其在任中时将一名犯罪官奴先藏后杀,犯死罪!674年遇大赦归家,然其父王福畴被贬为交趾县令,生活窘困!
作者死罪险被杀,又连累父亲,心中惊恐羞愧,对官场已失望惊惧,听闻好友杜审言迁蜀郡,依旧是县尉,特来送别,并作诗安慰!
杜审言自670年中进士后二十余年,辗转各地任县尉、县丞,此时才五年!
这首诗虽言送别,其实是对官场的控诉!朝辅重臣御史言官这些中枢之臣在朝中已经形成地域性优势,像他们这种其他地方的人根本插不进去,只能宦流在外,四处辗转!而天下还有很多像他们这样的人!“天涯若比邻”,说明了他们这种地方底层官员的辛酸,连邻里都不待见!
作者深谙劝慰之理,唯“同是天涯沦陷落人”才能表现的感同身受,前面都是铺垫,结尾一句“儿女共沾巾”让人心酸之余心宽:我这境遇算不得什么,天下还有千千万万与人我一样苦的人!人都有这样的心理,只要知道自己不是最差的,心里就会好受很多,作者的劝慰也就达到了效果!
作者虽是在劝好友,如何不是在劝自己?上元二年(675年)的秋天,作者终于下定决心去见自己的父亲,然后重新开始!就是在这次旅途中,作者写下名传千古的《滕王阁序》,并重新获得高宗武后赏识,只可惜作者在归途中落水,不幸身亡,年仅二十七岁!
本文来自“网友”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华夏信息网立场,本站不对文章中的任何观点负责,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只用于提供信息阅读,无任何商业用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文章、内容、图片、音频、视频)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1470280261#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维护您的正当权益。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xxwhg.com/cs/615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