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这个项目相信大家都很熟悉,无论住院还是门诊,医生往往都需要开具这个检查项目,很多患者都会问为什么一定要检查血常规?做这个检查有什么用?可以检查出什么病?其实血常规是临床上最基础的化验检查之一,它与尿常规、大便常规并称为住院三大常规。血常规结果里的项目很多,平时比较常用到的主要有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和百分比、淋巴细胞计数和百分比、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红细胞比容和血小板等项目。
血常规检查的意义在于可以发现许多全身性疾病的早期迹象,具体可以检查出以下3大类常见疾病:
1.贫血等血液系统疾病
身体贫血可反映在血常规里的血红蛋白数值上,成年男性血红蛋白正常值约为120-160g/L,成年女性约为110-150g/L,新生儿约为180-190g/L,儿童约为120-140g/L。血红蛋白低于上述数值的低限时即为贫血。根据血红蛋白数值降低的幅度可分为轻、中、重度贫血,重度贫血患者需要及时输血,否则会有生命危险。
血常规还能初步提示很多严重的血液系统疾病,如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如白血病随着疾病的进展,白细胞可进行性升高甚至超过正常值上限的数倍,同时可合并血小板和血红蛋白降低。再生障碍性贫血时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和血小板都会明显下降。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则是一种以血小板减少为特征的出血性疾病。
2.感染性疾病
当身体遭受感染时,也可在血常规上反映,并可区分病毒还是细菌感染。病毒感染时白细胞计数多正常或轻度下降,中性粒细胞计数和比例可小于正常值,淋巴细胞计数和比例可升高。细菌感染时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和比例则多会升高。需要注意的是,血常规这些数值变化并非具有很高的特异性,例如严重流感病毒感染时淋巴细胞计数可下降为0,病毒合并细菌感染时以上数值都可能会升高。
3.过敏性疾病
当身体出现过敏时,血常规嗜酸性粒细胞或嗜碱性粒细胞数值可升高,所以通过嗜酸性粒细胞或嗜碱性粒细胞数值可判断是否有过敏性疾病。
总之,血液之中的任何有形成分发生病理性的变化,均会影响到全身的组织器官。相反,器官或者组织的病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引起血液成分发生一定的变化,所以,血常规的意义在于可以发现许多全身性疾病的早期迹象。需要提醒的是,血常规结果容易受到如药物、年龄、日间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容易出现波动,所以在疾病判断上不能单纯根据血常规结果就下定论,还需要结合症状体征和其他检查结果综合分析。
清风计划 健康真相馆 关注男性健康 @健康真相官 @搜索健康
本文来自“宁七月”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华夏信息网立场,本站不对文章中的任何观点负责,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只用于提供信息阅读,无任何商业用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文章、内容、图片、音频、视频)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1470280261#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维护您的正当权益。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xxwhg.com/cs/616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