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苏苏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软基处理有几种方法,软基处理有几种方法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改变它。这是最常用的方法。该方法的更大有效处理深度为3m。路堤下的所有软土应采用人工或机械开挖,并更换高强度粘性土或透水材料,如砂、砾石、卵石和片状材料。换填深度应根据承载力确定。
2、抛石填充。即在有软土或弹性土和积水的地段填石,石的高度以露出待处理地段的原土层(或积水)为宜。在填石过程中,注意石块一定要用推土机压实,不能有软弹现象。然后充满大地。
3、盲沟。根据待处理路段的长度,横向或纵向挖盲沟,盲连通一般采用透水性大孔填料或毛石砌筑。也可以用不同级配的石头填充排水。注意盲沟的出口要与排水沟相连,这样路基中的水才能从路基中排出。
4、排水砂垫层。排水砂垫层是在路堤底部地面铺设一层砂层,其作用是在软土顶面增加一个排水面。在填筑过程中,荷载逐渐增大,以便将软土地基渗出的水排出砂垫层。为保证砂垫层排水顺畅,应使用透水性好的材料。砂垫层厚度一般为0.6~1.0米。为了保证砂垫层的渗水效果,要在砂垫层上填一层粘性土来止水,防止水回流到路基。路基两侧应修排水沟,将砂垫层渗出的水通过排水沟排出路基,保持路基稳定。
5、石灰坑法。由于粘性土含水量的影响,施工中经常出现“弹簧土”现象。一般较轻的可以挖掉,晒干,碾碎,回填。‘石灰浅坑法’可用于各种不同面积的路段(即大面积可以,小面积也可以)。具体做法是挖一个40~50cm见方或圆形、深1m的坑,清除坑内渗水(更好是挖完坑第二天清除渗水),放入深度为坑深1/3的生石灰回填碾压。坑的行距和坑距在轻泉段为5~6m,重泉段为3~4m。
本文来自“软馨吖”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华夏信息网立场,本站不对文章中的任何观点负责,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只用于提供信息阅读,无任何商业用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文章、内容、图片、音频、视频)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1470280261#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维护您的正当权益。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xxwhg.com/cs/74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