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已有五千年的历史。它由记事符号和记事图画演变而成。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彩陶上,就出现图画和符号,它就是汉字的前身。现在所能看到的最早成熟汉字,是公元前十四世纪(商代)刻于兽骨和龟甲上的文字,称甲骨文。已使用单字四千六百多个,形声字已占一定比例,已是发展成熟的文字了。
商至西周的青铜器,多数铸有铭文(也称金文),其字体称大篆。西周青铜器铭文字数较多,展出的本馆史墙盘铭文达284字,师鼎有铭文190字。而毛公鼎铭文达491字。这些都反映了当时文字发展的水平。
秦始皇时,对文字进行了简化和规范,这种字体称小篆。秦代的刻石和瓦档上,都能看到这种字体。
汉代初期出现隶书,是汉字字体的重大变革,东汉的《熹平石经》,是更具代表性的隶书。东汉后期出现楷书,使汉字字体走向定型,以后的一千多年,楷书成为汉字的典型字体,也是早期雕版印刷的通用字体。
汉字起源演变图 新石器时代晚期彩陶上的记事符号
甲骨文(最早的汉字,公元前13世纪) 盂鼎及铭文 石鼓文(公元前7世纪)
秦琅刻石(小篆) 瓦 档
本文来自“这条河叫时光”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华夏信息网立场,本站不对文章中的任何观点负责,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只用于提供信息阅读,无任何商业用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文章、内容、图片、音频、视频)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1470280261#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维护您的正当权益。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xxwhg.com/ls/363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