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有自己特色的口语,四川话常用的口语有打摞边鼓(三心二意)、扎起(雄起)、杀搁(结束)、鼓到(强迫)、千翻(麻烦)、抻抖(把事情弄清楚)、几哈(快点)、老汉儿(父亲)、不嚯你(不骗你)、翻翘了(死亡)。
除了以上常用口语外,还有
瓜娃子(笨蛋)、
整不归一(没整完)、
搞锤子(没戏了)、
切哪儿(去哪里)、
巴适得很(很安逸)、
你要咋子 ,你要哪门,你要干啥子,你要爪子(你要干嘛)、
搞不抻tou,弄不醒活(搞不明白)、
整不松活,整不归一(没整完)、
整松活,整归一(整完了)、
昨黑了(昨天晚上)等。
四川话的起源
属汉语西南官话,又称巴蜀方言。现今四川话形成于清朝康熙年间的湖广填四川的大移民运动时期,是由明之前流行于四川地区的蜀语和来自湖广、广东、江西等地的各地移民方言逐渐演变融合而形成的。成都话是川剧和各类曲艺的标准音,同时由于四川话内部互通度较高,各方言区交流并无障碍,四川话为统称词,因而四川话本身并没有标准音。
四川话发源于古巴蜀语,迄今四川话的原始层中仍然保留了坝(平地)姐(母亲)养(您)等来自上古时期的词汇。之后四川话便随蜀地区的历史进程和移民更替而不断地发展变化,先是秦灭蜀后,蜀地区逐步形成属于汉语族但独具特色的蜀语。其后在明清时期,由于大量来自湖广等地的移民进入四川,蜀语同各地移民方言演变融合而最终形成了现今的四川话。
本文来自“玖玖言”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华夏信息网立场,本站不对文章中的任何观点负责,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只用于提供信息阅读,无任何商业用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文章、内容、图片、音频、视频)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1470280261#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维护您的正当权益。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xxwhg.com/ls/416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