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尽心上》: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也。
二、垂髫[tiáo]之年(童年)
指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髫,古代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
三、幼学之年(幼年)男孩10岁叫“幼”,这时应该上学学习了。
《礼记·曲礼上》云:人生十年曰幼,学。
四、豆蔻[kòu]年华 指女子13岁。豆蔻,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开淡黄色的花,常用来比喻少女。
五、及笄[jī]之年指女子15岁。形容古代女子已到了结婚的年龄。
笄,古代束发用的簪子。古代女子一般到15岁以后,就把头发盘起来,并用簪子绾住,表示已经成年,到了结婚的年龄。
六、志学之年 指男子15岁。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所以后代称15岁为志学之年。
七、二八年华(碧玉年华) 指女子16岁。李白《江夏行》:正见当垆女,红妆二八年。垆,即炉。
八、弱冠之年(加冠之年) 指男子20岁。古时男子20岁行加冠礼,表示已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
九、桃李年华 指女子20岁。桃李,比喻人的青春年少。语出明徐渭《又启严公》:誓将收桑榆之效,以毋贻桃李之羞,一雪此言,庶酬雅志。
十、花信年华 指女子24岁。泛指女子正处在年轻貌美之时。
十一、而立之年 指男子30岁。表示人到了三十岁,学有所成,可以自立。
出自《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十二、半老徐娘 指女子30岁。是指尚有风韵的中年妇女。出自《南史·后妃传下·梁元帝徐妃》:萧溧阳马虽老犹骏,徐娘虽老犹尚多情。
十三、不惑之年 指40岁。意思是遇到事情能明辨不疑。
出自先秦·孔子《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
十四、知命之年(半百之年)
指50岁。意思是知道自己命运的年龄。指50岁。出自《论语·为政》:五十而知天命。
十五、耳顺之年(花甲之年)
指60岁。意思是对那些于己不利的意见也能够正确对待。
先秦·孔子《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十六、古稀之年(悬车之年)(杖围之年)
指70岁。 意思是指人到七十岁。出自杜甫《草堂诗笺》十二《曲江二首》诗: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十七、喜寿之年 指77岁。老人活到77岁便可称为喜寿。喜寿因“喜”字的草书近似竖写的“七十七”而得名。
十八、伞寿之年 指80岁。因伞字的草体形似八十,故称“伞寿”。
十九、米寿之年指88岁。因米字拆开,其上下各是八,中间是十,可读作八十八,故名。
二十、上寿之年 指90岁。 二十一、白寿之年指99岁,是99岁的雅称。
因“百”字去掉上边的“一”是“白”字,故雅称99岁为 “白寿”。
二十二、耄耋[mào dié]之年(朝枝之年)(朝枚之年)
指80、90岁。出自曹操《对酒》:耄耋皆得以寿终,恩泽广及草木昆虫。
二十三、期颐之年 指100岁。出自《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用以指活到百岁之人。
二十四、茶寿 指108岁。茶字上面廿,下面为八十八,二者相加得108岁。
二十五、双稀之年(双庆之年)
指140岁。古稀指70岁,因此,双稀是70岁的2倍140岁。
有得有失,才是人生本文来自“心吃心”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华夏信息网立场,本站不对文章中的任何观点负责,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只用于提供信息阅读,无任何商业用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文章、内容、图片、音频、视频)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1470280261#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维护您的正当权益。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xxwhg.com/ls/874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