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字千金的典故出自于哪里(一字千金出自谁的典故)

吕不韦在秦国掌权后,一人之上,万人之下了,觉得很空虚!

吕不韦与此前的张仪、甘茂、范雎等人不同,那几位是纯粹的说客,或者说是政客,为了目的不择手段,是没有底线的人;而吕不韦是个商人,他是有底线的。那几位是实用主义者,眼前利益看得最重;而吕不韦是个有情怀有理想的人,成为秦国的丞相不过是他投资回报的一个方面而已。

作为一个成功的商人,吕不韦其实一直喜欢和有学问的人打交道。吕不韦的梦想是有朝一日自己也能有所著述,并因此扬名天下,流芳百世。对他来说,这是比当秦国丞相更高的理想。

而现在,终于可以去实现了。吕不韦决定学习四大公子,广招门客。于是,六国许多有学问的人前去投奔他,很快,吕不韦也有了三千门客。

李斯来到的时候,是吕不韦亲自接待的。为什么有这样的规格呢?因为李斯是荀子的学生。吕不韦的门客中,有各个学派的人,吕不韦兼收并蓄,都不排斥。

终于有一天,吕不韦召集了门客们,宣布了一件大事。

“各位先生,我决定编一本书,把大家的文章都收进去,今后流传千古。”吕不韦宣布。

大家都很高兴,因为能出书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是大家的梦想。至于是不是能署自己的名字,似乎倒并不重要。

吕不韦挑选了几个人担任主撰稿人,进行统筹和编排,之后,就开始了。

经过几年的努力,书终于编完了。全书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文章,二十多万字。

吕不韦看了,赞不绝口,手不释卷。

“太好了!太好了!我能千古留名了!”吕不韦兴奋地说,书虽然不是他写的,但是总编辑一定是他,“书名就叫《吕氏春秋》吧!”

为了检验书的品质,吕不韦决定把书悬挂在咸阳城门上,并发出布告:“谁能把书中的文字增加一个或减少一个,甚至改动一个,赏黄金千两。”

千两黄金就悬挂在书的上方,金光闪闪,令人心动。

看热闹的人很多,可基本上就是看热闹。因为秦国人经过愚民政策之后,都是文盲,能认识一两个字就不错,还能删减?

有些六国来的人倒是能看懂,不过学问都比不上吕不韦的门客,所以眼看千金在上头,也只能干瞪眼。

书挂了一个月,竟然没有人能改动一个字。话又说回来了,就算有错也没人敢改啊

这个典故,就是“一字千金”这个成语的由来。

《吕氏春秋》又称《吕览》,全书共分十二纪、八览、六论三大部分。每篇又有一些子篇。十二纪按四季、十二月份排列,每纪有纪首一篇和论文四篇共五篇,十二纪共计六十子篇。八览每览有论文八篇,《有始览》缺一篇,共计六十三子篇。六论每论六篇,共计三十六子篇。加上十二纪末的《序意》一篇,全书计有子篇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

《吕氏春秋》很显然是一个有组织有计划的文集,吕不韦是组织者和发行者,而写作者则是来自各个国家的学者们。吕不韦本身并不是学者,但吕不韦本身的性格具有开放性,因此,学者们几乎涵盖了所有的学派。他们在吕不韦的封地进行写作,由吕不韦指定的写作牵头人确定写作的主线和大纲,之后按照学派的不同进行分配。所以,在《吕氏春秋》中,我们能够看到道家、儒家、名家、法家、墨家、兵家等学派思想共存。当然,由于吕不韦本身的道家倾向,《吕氏春秋》中道家的味道最浓。

后人一般把《吕氏春秋》归入杂家。

吕不韦很显然想要把《吕氏春秋》做成一个百科全书式的作品,希望涵盖所有的学说,同时希望它能够为自己扬名立万以及改变秦王政的思维,因而追求内容的全面以及思想的高度。但是由于缺少权威的牵头人,文章难免显得有些散乱。换言之,整部《吕氏春秋》在每篇文章的个体上追求完美,整体上则显得重点不清。

相较而言,同时代的《庄子》《孟子》《荀子》以及《韩非子》,则大都观点清晰、特点鲜明。

但是,基于吕不韦的权力和势力,《吕氏春秋》所能利用的资源恐怕仅次于稷下学宫,其中的一些史料弥足珍贵,这是其他诸子著作不 能比拟的。

后世对《吕氏春秋》的评价似乎并不高,譬如梁启超就说《吕氏春秋》“不足以成一家言”。其实,《吕氏春秋》本来就不是一家之言。

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吕氏春秋》。

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已经没有几个人能够坐下来写作了,尤其是在秦国这个文化沙漠中,而吕不韦还能够组织如此多的人写出这样一部著作,这份情怀就令人佩服。以当时的组织和规划水平,这本书能够写成这样,已经是难能可贵了。《吕氏春秋》中有许多小故事,非常生动,其中一些后来就成了成语,譬如刻舟求剑、掩耳盗铃、一窍不通、殃及池鱼,等等。

虽然《吕氏春秋》并不是吕不韦所写,可是其内容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吕不韦自己的价值观。

《吕氏春秋》中有很多名言,多是道家思维,非常有哲理,往往令人眼前一亮

本文来自“取一盏清酒”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华夏信息网立场,本站不对文章中的任何观点负责,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只用于提供信息阅读,无任何商业用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文章、内容、图片、音频、视频)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1470280261#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维护您的正当权益。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xxwhg.com/ls/87817.html

上一篇 2023-04-28 16:22:56
下一篇 2023-04-27 20:58:44

相关推荐

  • 黄花菜都凉了的典故由来(等的黄花菜都凉了的由来)

    黄花菜,又名金针菜、柠檬萱草,忘忧草,是百合目,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花茎自叶腋抽出,茎顶分枝开花。 平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能听说“我等你等的黄花菜都凉了!”比较委婉地表示等人等到有些不耐烦,或者等的时间特别长。 现在,我们就来分析一下,为什么大家都这么说,古

    2023-05-20 07:00:00
    185
  • 东窗事发的意思和典故日期(东窗事发的东窗意思和典故)

    养生之道网成语典故频道为您提供:东窗事发的意思、东窗事发的造句、东窗事发的成语解释典故等有关内容。…… [释义]现泛指阴谋败露或秘密勾当被发觉。 [语出]元刘一清《钱塘遗事》:“秦桧欲杀岳飞;于东窗下谋。其妻王氏曰:‘擒虎易;放虎难。’其意遂决。后桧游西湖;舟中

    2023-05-18 23:53:28
    282
  • 唇亡齿寒出自吕氏春秋(出自吕氏春秋的寓言故事)

    历史朝代趣事 中国历史之春秋的成语典故——唇亡齿寒 本期主要讲述春秋时期发生的成语典故——唇亡齿寒、假途灭虢以及刚愎自用 唇亡齿寒 中国历史之春秋的成语典故——唇亡齿寒。“亡”没有的意思。成语的意思是: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觉到寒冷。比喻关系密切,利害相关。

    2023-05-14 19:23:58
    254
  • 一字千金奇货可居典故与哪位人物有关(奇货可居是哪位人物的典故?)

    最近大型古装历史正剧《大秦赋》正在火热上映,剧中严谨的恢弘的历史场景、严谨的服化道和演员精湛的演技博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同时精彩的故事情节和丰富的人物感情也深深吸引了人民眼球,特别是段奕宏饰演的吕不韦,更是将其精彩人生演绎的淋漓尽致。这里同大家分享两条和吕

    2023-05-08 08:23:21
    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