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能选择天空,决不跪在地上,以显示刽子手们的高大。
北岛(1949年8月2日—),原名赵振开,“北岛”是诗人芒克给他取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其原因是来自北方而且偏爱孤独。
浙江湖州人,出生于北京,美籍华裔中国诗人。虽为美国国籍,但中美双方仍承认其为中国诗人。而北岛本人也一直坚持使用汉语写作,他曾说:
对于一个在他乡用汉语写作的人来说,母语是唯一的现实。
北岛曾先后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瑞典笔会文学奖等国际文学类奖项。其作品已被译成超二十多种语言出版。
悲情的流浪诗人
1989年因故移居国外,1990年加入美国国籍。 此后漂泊在瑞典等七个国家,他在世界上多个国家进行创作,寻找机会朗读自己的诗歌。
2001年10月,回国为父奔丧。
那时我们有梦,关于文字,关于爱情,关于穿越世界的旅行。如今我们深夜饮酒,杯子碰到一起,都是梦破碎的声音。
光与影
北岛的摄影作品《光No.1》
作为中国当代十大诗人之首的北岛,不仅诗歌写得好,在摄影领域也有不小的造诣。
北岛自从七十年代初迷上摄影,便一发不可收拾。
虽说北岛的摄影技术无法与其的诗歌相媲美,但却有着北岛自己的艺术风格。
与其诗歌一样,北岛的摄影作品充满了隐喻。 作品中充斥着“冷抒情”一般的冷峻,使得北岛的摄影作品有着一种独属于北岛的独特艺术风格。
泪与诗
北岛手稿北岛是我国上世纪七十年代的特殊时期中成长起来的朦胧诗派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作品以独有的“冷抒情”的方式表达了那一代人心中的批判和茫然。
呐喊:
其代表作——创作于1976年文革结束后的《回答》,更是将这种“冷抒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其中的“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更是已经成为中国新诗的标志性名句。
而《回答》的发表标志着朦胧诗时代的开始。诗中展现了悲愤之极的冷峻,以坚定的口吻表达了对暴力世界的怀疑。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 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看吧,在那镀金的天空中, 飘满了死者弯曲的倒影。 北岛作品彷徨:
在北岛出国之后,北岛天真地以为,自己相较于同伴,出国似乎是最好的结果,世界之大,总有能容得下我的地方。
那时的北岛尚还年轻,殊不知异乡的漂泊与其说是为了逃离,不如说是一场流放。一场远流家乡父母的流放。
在辗转美国、瑞典等诸多欧美国家之后,北岛惊然发现,世界之大,无法容纳我一个他乡之客。
于是,北岛在1994年写下了《背景》:
必须修改背景,你才能够重返故乡。
而他已知道,自己或许这辈子或许无法再回国,那背景也无法改变,唯一在变的只有故乡北京。
此后,2001年,父亲病重,北岛回国为父奔丧。 重回故乡的北岛,面对病床上的父亲,陷入了那份迟到已久的沉思。
十多年没有回国的诗人,如今回到了这片生育过他的土地,却发现陌生得连家门都找不到了。在故乡,北岛悲然地发现自己成了异乡人。
正如北岛在1976年写的那首《一切》一样“一切往事都在梦中”。
回归:
终于,在2008年,北岛接受香港中文大学的邀请,定居香港。
虽说香港与北京相隔千里,但那也好过他乡漂泊流浪,毕竟香港依旧是中国,某种意义上也算那魂牵梦绕的故乡了吧。
对于北京,北岛却说:“对现在的北京毫无依恋,回不去,也不想回,北京跟我已经没什么关系。”只是挂念仍在北京的母亲与儿时的发小。
他乡流浪二十多年的北岛,依旧是那个倔强的少年,极力地否认落叶归根的情结与自己的思乡之情。声称香港并不会是终点。
北岛诗集《必有人重写爱情》
可北岛一直从08年至今便一直定居香港,在香港这个语音环境混杂的国际大都市说起了自己二十多年来没有再怎么说的中文。
纵使那语言早已变得陌生…但总算有人能听懂它、做出回应。
本文来自“软馨吖”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华夏信息网立场,本站不对文章中的任何观点负责,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只用于提供信息阅读,无任何商业用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文章、内容、图片、音频、视频)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1470280261#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维护您的正当权益。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xxwhg.com/ls/890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