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澜亭|“村BA”篮球赛氛围感拉满,我们需要这样的“乡土中国”

□李子路

“What a great atmosphere!(现场氛围真的太赞了!)”近日,贵州台江县的一场乡村篮球赛被外交部新闻发言人赵立坚发文点赞后,迅速火爆全网。

有人说,这是疫情以来最热闹的篮球赛。没有赛前造势,没有新闻发布,没有电子大屏,没有横幅标语,只有一块乡村篮球场,四面看台坐满了男女老幼,用摩肩接踵来形容一点也不夸张。

不说比赛多么专业,就说这氛围感,拉得满满的!场上球员一个动作并不标准的进球,常常赢得掌声与欢呼声不断。更夸张的是,比赛经常一打就是,个别比赛甚至挑灯夜战到天明,观众依然奉陪到底。网友戏称:“在中国最接近NBA的不是CBA,而是‘村BA’。”

能让十里八乡的人蜂拥而至,甚至一些观众开着车远道而来,就为看一场业余比赛,“村BA”魅力何在?有媒体分析,从竞赛组到气氛组全部由群众包干到位,却把赛事做得有模有样,这大体是当下“村BA”火遍全国的答案所在。

其实,“村BA”的背后,不难看出乡土文化的影子。每年农历六月六,台江县的苗族同胞迎来他们最重要的节日之一——吃新节。作为贵州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吃新节”是当地村民在农忙过后,为预祝粮食丰收而举行的民间传统节日。村民们往往举办斗鸟、斗牛等活动来欢度节日,篮球赛便是其中最热闹的一项活动。每逢举办篮球赛,在各地工作的爱好者都会闻讯赶回家乡参与比赛。参与体育赛事,就这样一代一代传承下来,成为黔东南百姓的传统。

“村BA”的魅力,就来自于文化的传承。这让我想起费孝通先生《乡土中国》里的一句话:“文化是依赖象征体系和个人记忆而维护着的社会共同经验。”

无论是参加比赛,还是观看比赛,追求的不是专业性,也许这样的乡村赛事永远也走不出一名专业篮球运动员,但它就像一个符号,深深印刻在当地老百姓心里,每当到了这个时候,记忆就会被唤醒,引起乡愁情感的共鸣。

乡愁是家乡的记忆,是文化的黏连。离开它,生活在异国他乡的人们,心里就如同一盘散沙。正如《乡土中国》里所说:“我们不但要在个人的今昔之间筑通桥梁,而且在社会的世代之间也得筑通桥梁,不然就没有了文化,也没有了我们现在所能享受的生活。”

乡村要振兴,文化必振兴。当前,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对精神生活的需求更加旺盛。举办篮球赛这样老少皆宜、易引共鸣的娱乐活动,无疑对乡村文化建设起到积极作用。“村BA”的火爆给我们新的启示:乡村文化建设,关键要接地气、聚人气、扬正气。

希望看到更多“村BA”,因为我们需要这样的“乡土中国”。

本文来自“无人街七号”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华夏信息网立场,本站不对文章中的任何观点负责,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只用于提供信息阅读,无任何商业用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文章、内容、图片、音频、视频)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1470280261#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维护您的正当权益。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xxwhg.com/ty/34729.html

上一篇 2022-08-01 21:28:12
下一篇 2022-08-01 21:23:4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