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19日在微博上撰文称:“为什么不断从监管人员和社会层面检测感染者?” 他说,从社会层面反复筛查感染者,主要有以下可能: 一是感染者在检查的“窗边”。 也就是说,他/她刚刚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采样时还没有开始向体外排出病毒,核酸检测结果是“阴性”,即假阴性留在社会,他/她传播形成了新的社会水平感染者。 第二,漏检。 防控要求筛查的区域全部为核酸筛查,但由于多种原因,部分人不能参加核酸检测。 安全码软件的“弹匣”功能(仅限智能手机用户)可以提醒大家进行检查,但如果他/她不去公共场所,“弹匣”对其影响不大。 三是抽样质量问题,感染者采集核酸检测时工作人员操作不规范,咽拭子不能涂于鼻咽部周边,无法采集符合要求的标本,出现假“阴性”。 第四个是间隙性排毒。 一些感染者不是持续地向体外排出病毒,而是间隙性地排出病毒。 感染者在进行核酸采样的时候正好不排毒。 以下全文:
本文来自“月熙儿”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华夏信息网立场,本站不对文章中的任何观点负责,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只用于提供信息阅读,无任何商业用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文章、内容、图片、音频、视频)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1470280261#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维护您的正当权益。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xxwhg.com/yl/217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