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年前,如果一款手机要上市开卖,厂商一般会召开发布会。等发布会结束之后,这款手机就会立马出现在各大主流电商平台以及线下实体店中,当天晚上就能下单购买。
但后来情况变了,几乎所有手机厂商都推出了一个新玩法,名字叫做“预售期”。什么叫做预售期?为什么预售期会受到厂商们的追捧?预售期的真实作用是什么?背后究竟有那些猫腻?今天我们就来挖挖这背后的底细!
1.什么是预售期?5个字解释:空手套白狼。所谓“预售期”,指的就是手机尚未发布,就已经开始放在货架上对外销售的阶段,美名其曰“预定期”。以前一款手机的预售期往往只有一个星期的时间,也就是发布会召开前的一个星期,官方会开放预定权限。后来预售期变得越来越长,现在部分热门机型的预售期可以长达好几个月!这难道不够离谱么?
2.预售期的作用:为产品造势,饥饿营销的核心手段之一。为什么手机厂商们都喜欢搞预售期?因为这是一个绝佳的营销手段。一方面可以告知广大网友和粉丝:俺们家又要发布新机喽!大家赶快来抢!另一方面,某款机型的官方标识预定人数、真实预定人数、实际购买人数往往存在较大出入,从而起到饥饿营销的作用。然后再释放一些广告片段和营销文案,烘托出一种“这款手机不买就是亏”、“再不预定就抢不到了”的氛围。
3.预售期的真相:提前回笼现金,确保销量下限,延长产品销售周期。除了上面提到的表面现象,预售期的背后还藏着某些不为人知的“潜规则”。在预售期内,如果要提前预定某一款机型,消费者一般得缴纳100-200元的定金。我们就按100元来算,如果10万人提前预定了这款手机,那么厂商就可以在发布这款手机之前,一口气回笼1000万的现金,这可是正儿八经的现金流哦!
一款标价4000元的手机,留给品牌方的真实毛利也就400-800元(理想状态),这相当于在产品卖出之前,就提前拿到了10%-25%的利润。但与此同时,这款手机到底有没有生产出来还是个未知数!
总而言之:大家不要把“预售期”简单地理解为“预定期”,这背后的水其实还挺深的。手机厂商们不是慈善机构,它们所作出的一切行为,核心目的都是为了盈利。它们之所以推崇预售期模式,就是因为有利可图!所以好物君从来不建议大家在网上排队抢购新发布的手机,以免被“耍猴”。
本文来自“取一盏清酒”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华夏信息网立场,本站不对文章中的任何观点负责,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只用于提供信息阅读,无任何商业用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文章、内容、图片、音频、视频)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1470280261#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维护您的正当权益。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xxwhg.com/zh/1005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