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联通手机靓号15666666666在一家网站以1366万元起拍,加上保证金等,如果实际成交,价格约为1479.13万元。虽然看热闹的人多,但无一人竞价,最终流拍。
靓号受欢迎可以理解,但一个靓号动辄售卖上万元,拍卖价格屡破百万元千万元,显然已经变味了。让消费者感到无奈的是,手机号靓号交易已经形成产业链,运营商、靓号贩子等都或多或少地牵扯其中。但根据《电信网码号资源管理办法》,码号资源属于国家所有,就是说,无论是移动运营商还是手机号码使用者,都没有该手机号码的所有权,只有使用权。早在2013年《国务院关于取消和调整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等事项的决定》中,也已取消电信业务经营者拍卖码号审批事项。那么,号码使用者究竟有没有拍卖资格哪怕是使用权的权利?如果有,又需要走哪些流程?
由于国家不承认所谓的“靓号”,也由于工信部禁止运营商买卖手机号码,并规定电信业务经营者不得向用户收取选号费或占用费,运营商往往以“预存款+每月承诺通信费”的方式出让靓号使用权。因为手机号码划分及分发渠道不公开、不透明,一些新号码段投入使用后,先到的消费者也享受不到先得靓号的优势,反而是一些代理商早就挂出靓号的幌子。是号贩子经济头脑超人,出手速度过人,还是有什么见不得人的猫腻,需要给消费者一个解释,不要总让消费者猜疑。
别再炒作天价手机靓号了,靓号灰色产业链,也该拿到太阳底下晾晾了。
本文来自“心吃心”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华夏信息网立场,本站不对文章中的任何观点负责,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只用于提供信息阅读,无任何商业用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文章、内容、图片、音频、视频)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1470280261#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维护您的正当权益。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xxwhg.com/zh/1009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