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手机的发展变化非常大,相关的技术进步也可以说是突飞猛进。不过,无论手机怎么变,手机卡依旧牢牢地插在手机中,是手机得以正常通讯的必备品。那么关于手机SIM卡,这些内容你都了解吗?
手机网络进入4G时代后,LTE网络的鉴权加密只能使用USIM卡,因此很多人的就手机卡需要换卡才能正常使用4G网络。USIM卡的全称是“全球用户识别模块”,是SIM卡的升级版,在技术上有很多改进,减少了被复制和盗用的风险。目前大部分的手机卡都是USIM卡,不过,习惯上仍将它们成为SIM卡。
SIM卡的规格标准卡SIM卡的诞生历史很早,功能机时代就已经广泛使用了。早期SIM卡的大小是25mm×15mm,通常被称为大卡或标准卡。
Micro卡2003年,欧洲电信标准协会推出了面积更小的MicroSIM卡,大小为12mm×15mm,俗称“小卡”。不过由于用户使用习惯,当时没有手机厂商和运营商跟进这个标准。直到2010年,iPhone4首次采用了这个SIM卡规格的卡槽,凭借苹果的影响力推动着SIM卡新标准的普及。
当时由于标准卡和MicroSIM卡混用,剪卡器也开始普及,市面上剪卡的服务服务开始流行,很多手机店、营业厅都提供了剪卡服务。
iPhone4之后,大批手机厂商也开始跟进这个标准,如诺基亚N9、魅族MX等。不过MicroSIM卡的设计还是给很多原来用大卡的用户带来很多不便,当时引起了不小的吐槽声音。
Nano卡在两代iPhone使用的MicroSIM卡后,iPhone5支持的SIM卡标准变成更新的NanoSIM卡,也就是俗称的“微卡”,尺寸大小为12.3mm×8.8mm,是目前为止最小的手机卡。当然,大卡和MicroSIM卡也可以剪卡器剪成NanoSIM卡大小。
Nano卡出现后,市场上存在着标准卡、小卡、微卡三种规格并存的模式,除了剪卡器盛行外,将微卡恢复成小卡、大卡,小卡恢复长大卡的卡套也开始出现。
SIM卡的规格变化趋势是尺寸越来越小,在如今越来越精密的手机中,每一点空间都是分毫必争。缩减SIM卡尺寸便成为一个比较容易达成的选择。
不过,三种SIM卡并存的局面,让很多手机厂商无所适从,双卡手机出现大卡加小卡或小卡加微卡的设计。
目前来说,随着微卡的普及,绝大部分旗舰手机支持的规格为Nano卡。
插卡取卡的方式如果使用过以前诺基亚等品牌的手机,一定记得当时装手机卡通常是要先取出电池,将SIM卡塞入卡槽中。这种插卡取卡方式简单粗暴,上手也没什么难度。
不过iPhone采用了当时看来特立独行的内置电池设计,对这种一体机身SIM卡槽需要做出新的改进。这种新的方案,需要在手机边框上开口放入卡托,通过卡针撞开卡托,这样的设计被现在大部分智能手机采用。
当时打着不跟随广告语的诺基亚N9采用了不用卡针的设计,但这种设计容易破坏手机的一体性,后续很少有手机跟进。
这种卡槽的原理是用卡针插入空中触发卡槽弹出。如果找不到手机专用的卡针,捋直的回形针、胸牌上的别针、缝衣针、细铁丝之类的东西也是可以达到目的的。不过牙签这种,容易不小心断在里面,最好不要用。
SIM卡会消失吗?在革新SIM卡道路上不留余力的苹果近年又想彻底让SIM实体卡消失。近年,一种名为“eSIM卡”开始出现。它的特点是无需卡槽,预装在手机中;可以通过系统界面切换不同的运营商服务。iPadAir2和iPadmini34G版上其实已经采取了这种技术,不过由于全球大部分运营商还没有跟进支持,这两款平板电脑依然保留着实体卡槽。
其实这种没有实体卡槽的设计在技术上实现并不困难,早年美国很多采用CDMA制式的手机就没有SIM卡槽,通过“写号”的方式将运营商提供的号码写入手机中。中国电信也采用了CDMA网络,当时也有很多省市的电信私下开通了写号服务。
目前,小米华为推出的国际漫游服务,其实也是采用了虚拟SIM技术。用户手机不需要插卡就能享受到运营商的服务,不过这种一般是临时性的。
另外,还有人对虚拟SIM的安全性表示担忧,因为云端验证可能会存在安全问题。不过任何新技术的出现和发展过程中都会出现类似的问题,便利和安全是一个对立统一体,需要在其中找到平衡。而3G时代CDMA手机的烧录模式也证实是可行的,未来SIM卡槽可能会像电脑上的软盘、光盘一样慢慢消失。
-我是广告分割线
【本期推荐:黑科技穿身上!防水抗污-比费力疏水T恤,99元起】
本文来自“有一人”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华夏信息网立场,本站不对文章中的任何观点负责,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只用于提供信息阅读,无任何商业用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文章、内容、图片、音频、视频)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1470280261#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维护您的正当权益。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xxwhg.com/zh/1009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