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商业的本质就是流量。
也就是线下常说的,有了人,人多才好赚钱。
互联网投资界曾有一位投资人这样说过:“现在没啥好项目,凡是能自己吸流量的东西都有投资人抢着投。”
热闹非凡的中国互联网经济,有很多本质上都只是流量经济而已。
互联网向来信奉“流量为王”,的确,流量就是产量,流量就是效益。但是,唯流量独尊却容易导致很多问题。
一、话语权丢失
众所周知,当某个人在某个平台上拥有超过一定粉丝数量(比如微博100w,知乎80w,小红书50w,b站30w)时,他就拥有了“流量变现”的基础
他可以靠庞大的粉丝群体,在这个流量时代利用流量赚取利润,甚至可以辞掉自己的本职工作,仅靠自己的这个平台就能赚足够的利润。
在这种情况下,他再利用平台发声,是会说自己内心真正认可的话,即所谓“真理”。还是在巨大的基础优势(庞大的既有粉丝群体)下说最“正确”的话,即所谓“最能挣更多钱”的话。
二、文娱造假
以影视剧为例。各种电视剧层出不穷,主角全部启用流量明星,看的人不是戏是流量明星,在一个背景框架下凸显自家流量多么帅,厉害,nb。当然了,多个流量会形成pk,这就形成如今各种热搜买榜,粉丝希望主流媒体认为自家流量最厉害,从而形成数据作假,这种不理性竞争。
三、商业造假
比如,著名财经媒体人吴晓波收了某奶粉品牌60万的坑位费,结果带货只有15罐。
比如,双十一直播业务报价表显示。机器刷量的价格比较低,客户花10块钱就可以买到一万的机刷人气。而人工刷量的价格比较高,客户如果选用了真人进直播间互动服务,每小时需要支付每个人15元。
但在未来,流量一定会从增量时代转向存量时代,你唯一的出路就是让粉丝买了再买,而不是不断地去收割新粉丝的韭菜。
所以,流量是把双刃剑,有些人避如蛇蝎,有些人趋之若鹜。
今年很多人不光感受到线下门店大规模关闭,甚至线上流量也在不断缩小。其实这都逃不开国家的管控。
本文来自“四月释梦”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华夏信息网立场,本站不对文章中的任何观点负责,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只用于提供信息阅读,无任何商业用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文章、内容、图片、音频、视频)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1470280261#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维护您的正当权益。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xxwhg.com/zh/1011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