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国际爱耳日前后,世界卫生组织发布数据称,全球有约11亿年轻人(12-35岁之间)正面临无法逆转的听力损失风险。
个人音频设备音量过大(例如用手机听音乐)是造成风险的重要原因,另外出没于夜总会、酒吧、体育赛事等嘈杂的、具有破坏性的声音水平的娱乐场所也是影响因素。
年轻人请警惕噪声性聋据莫大夫介绍,正常人耳由外耳、中耳和内耳组成。
声音进入耳道内首先会敲击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然后能量经鼓膜、听骨链传入内耳。内耳专门感受不同频率声音的细胞称为毛细胞。毛细胞将声音信号转化为电信号,经听神经传递到大脑,产生听觉。
损害听力的原因有很多,有些是完全可以预防的,比如噪声性聋。
噪声所导致的听力损失程度由其强度和暴露时间共同决定。噪声越大,暴露的时间越长,产生听力损失就越严重。有时只要噪声强度足够大,即便短暂的暴露时间也会造成很重的听力损失。
较轻的噪声暴露表现为听力下降、耳闷感和耳鸣,24小时后消失。较重者则表现为耳鸣和永久性听力下降。强烈的噪声暴露,如爆炸。即使暴露时间很短,除了会造成内耳毛细胞永久性的损伤,还有可能导致鼓膜破裂,听骨链中断。如果在噪声暴露后出现了上述表现,应该及时就诊治疗。
目前随着手机等个人音频设备的普及,特别是年轻人正面临噪声性聋的风险,在此提醒大家不要把耳机、音响设备的音量开得过大,尤其是不要在环境噪声较大的地方听音乐或看视频,因为此时过大的音量不容易觉察,却已经对听力造成伤害。
另外在娱乐场所,如迪厅或者音乐会,如果声音过大,应该及时离开或者配戴防护装置如耳塞等。
莫大夫介绍,宝宝的的听力障碍会因是单耳还是双耳、听力损失的性质、程度、发病年龄以及宝宝发育年龄的不同而不同。
听力障碍的表现有:
对环境声反应不好;小宝宝在睡觉时睡得很沉;不易被吵醒;玩耍时显得特别专注,对周围人和事反应不灵敏;大宝宝看电视声音较常人大;经常要求说话人重复;一些学龄宝宝的学习成绩不佳也与听力有关。听力障碍对言语发育的影响的表现在:
小宝宝说话晚、词汇量、语言能力较同龄宝宝低;口齿不清甚至到3、4岁还不会说话。宝宝有了听力障碍,早期的治疗和干预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家长如果发现或怀疑宝宝有听力问题,应及时到医院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本文来自“无人街七号”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华夏信息网立场,本站不对文章中的任何观点负责,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只用于提供信息阅读,无任何商业用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文章、内容、图片、音频、视频)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1470280261#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维护您的正当权益。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xxwhg.com/zh/1056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