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上海警方侦破一起手机维修诈骗案,作案团伙以线上客服低价揽客、线下门店虚假维修的方式骗取高额维修费,涉案金额超3000万元。近段时间,不少读者来信反映在手机维修过程中曾经被骗,有读者表示,“手机坏了不是不想修,而是不敢修”。
吉林省长春市消费者协会秘书长钟萍说:“这是比较典型的模糊表述,利用消费者和手机维修者之间的信息差,让消费者误认为更换的是原装电池。”她表示,主要原因是消费者对手机维修不了解,而且手机维修行业的价格标准不透明,消费者难以掌握维修价格和品质。
据某手机品牌官方售后工作人员介绍,目前手机维修中较常见的陷阱包括以次充好、用模糊说法误导消费者,从而使用价格低的非原装零件冒充原装零件;夸大问题、“小病大修”,收取高额维修费用;将手机中的原装零件偷换成非原装零件等。
钟萍表示,有部分手机品牌推出了“维修模式”,可在一定程度上保护维修过程中个人信息安全,“不过还是建议消费者尽量去官方售后,相对而言各方面更安全可靠。维修时应尽量在现场看着,避免个人信息泄露、零件被偷换等问题”。
手机维修陷阱多,消费者应该如何避免个人权益受损?吉林大学法学院教师王皎皎表示:“消费者应当选择有合法资质的维修网点,并且保留购买和维修的票据、凭证,以及更换下来的零件、维修价格清单等。如果维修者有一些口头承诺,应该将其落实为书面形式。”
“在维修手机之前,消费者应与维修者签订维修协议,注明手机出现的问题和更换的零件品牌、型号信息,并要求加盖与维修店铺经营许可证上名称一致的公章。”钟萍提醒,如之后双方发生纠纷,可依照维修协议进行维权。
吉林省律师协会副会长修保认为,消费者应保存证据、全程留痕、依规投诉、依法维权。“如果在维修中发现权益受损,可依据相关证据向经营者提出重修、调价等诉求。经营者无正当理由拒绝的,消费者可拨打12315消费者投诉举报热线进行投诉,或者寻求当地消费者协会的帮助,也可向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反映情况。”修保说。
本文来自“软馨吖”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华夏信息网立场,本站不对文章中的任何观点负责,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只用于提供信息阅读,无任何商业用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文章、内容、图片、音频、视频)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1470280261#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维护您的正当权益。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xxwhg.com/zh/1056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