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常看手机发布会的,会发现这两年厂商们不怎么吹处理器了。
毕竟芯片更新频率降下来了,大家用的都是那几款,值得讲的东西就少了。
So……厂商们都开始用其他配置的参数说话。
越来越高的像素、越来越高的快充瓦数、越来越高的屏幕刷新率……
但,参数越高就代表体验越好?
今天就来抽几个大冤种配置和大家扒一扒。
一亿像素打不过1200W?
很长一段时间里,谈相机离不开谈像素。
从4800W、6400W,到后面的1亿像素、即将到来的2亿像素。
这样让部分人产生了「唯像素论」:镜头像素越高,就是越好。
但也有人疑惑:为什么苹果用了这么多年1200W,体验甚至比某些1亿像素还要好。
其实「像素高画质好」的说法不全对,也不全错。
举个例子。
如果你手上拿着的是5000W像素主摄的手机,打开相机会发现有个开启「高像素」的模式(不同机型名称不同)。
在这个模式下,拍出来的照片是实打实的5000万像素。
即使放大再放大,细节依然清晰可见。
但问题来了,大部分人拍照都是习惯直接在默认模式下按快门。
拍出来大多是1200W、1600W之类的「低像素」图片(不同机型设定不同)。
这关键就在厂商在宣传时的「四合一/九合一」上。
手机相机传感器体积就那么点,像素越高,单颗像素的面积就会越小。
跟切蛋糕一个道理。
切的件数越多,单份的量就越少,不难理解吧?
▲图片来源网络
但单像素面积变小伴随着一个难题:进光量变小,暗光拍摄体验打折。
而且高像素拍摄会动用大量的图像数据。
在忽略其他影响的情况下,所拍出照片的单像素面积偏小,文件体积还会翻几倍。
▲左使用默认模式,右使用高像素模式
为了应对这种情况,索尼最早提出了QuadByer阵列。
也就是将四个同色像素排列合一,凑成一个大像素。
四合一后,既保证单像素面积足够大,也能减轻数据处理的压力。
除了四合一,在1亿像素还有比较常见的九合一技术,合完之后就剩1200W。
▲简单算术题懂伐?
像三星的HM2、HMX传感器都是用的九合一。
其中HM2更是广泛应用在各家的中端机型上,并以此作为宣传的重点之一。
So……其实你的1亿像素在大部分情况下,都是当成1200W像素用罢了。
手机和充电头都是百瓦快充,用起来只有20W?
快充也是这几年厂商们发力的重点。
毕竟机身里也就只能塞个四五千毫安时的电池,那不如把速度提上去,也能减轻点续航焦虑。
但是吼,大多人不会只有一个充电头吧?
在家放一个充电头、在公司放一个充电头,这是基本操作了。
更别提有些壕有好几个家/公司。
但如今安卓各家发力的都是自己的私有协议快充。
像小米的SuperChargeTurbo、OPPO的SuperVOO华为的超级快充。
想用满血快充,充电头得买专门的款。
举个例子,如果你用的是支持120W的iQOO9Pro。
那充电时需要用回对应的iQOOFlashCharge技术,才能体验到满血120W。
如果你用的是小米家的充电头,则不会激活iQOO的私有协议,只能通过公有的PD协议充电。
速度自然不会拉满120W。
此前有媒体对支持120W的小米12Pro进行过充电兼容度的相关测试。
从结果不难看出,即使你用的充电头支持100WPD协议,要是没有小米官方私有协议加持。
出来的效果也只有30W上下。
▲via:充电头网
好消息是,这种情况可能再过两年会有所改善。
去年电信终端产业发布了《移动终端融合快速充电技术规范》。
文件里提到一项UFCS通用协议,交互流程跟如今最为广泛的PD3.0通用协议相类似。
理论功率最高还能达到200W以上。
这项由中国通信院、华为、OPPO、vivo、小米牵头的规范,得到了多家终端、芯片厂商支持。
如果进展顺利,安卓厂商这边也能实现充电头自由。
确实是一件好事。
刷新率越高体验越好?
2019年的一加7Pro,掀起了机圈的高刷新率风。
随后,大伙都开始给自己的各款机型加上高刷屏。
90Hz、120Hz、144Hz,越堆越高。
但「硬邦邦」的高刷有个问题:功耗。
如果是不可变的高刷,即使处理器渲染出的是30帧的画面,屏幕依旧以120Hz的画面输出。
多出来的,就是浪费的功耗。
所以手机厂商想出了一招:可变刷新率。
从软件层面的多档可变刷新率,到如今的LPTO,都是通过识别画面内容,调整刷新率节省耗电。
像小米12Pro在预热时就晒出了「自适应刷新率」的演示视频。
10Hz、30Hz、60Hz、90Hz、120Hz5档可调,在如今的安卓阵营已经是较高的配置了。
但动态刷新率做得最牛的,还得数苹果的ProMotion。
iPhone13Pro从10Hz到120Hz共给出了12个档位。
安卓是冲着拉满流畅性去的,但苹果明显就是直奔保续航。
So,这年头如果还有一些机型只有高刷,却连最基本的软件层面可变刷新率都没有。
那你入手前可就得好好考虑,它的续航到底行不行。
对于咱普通人来说,影像、屏幕、快充这些特性比性能提升的感知要来得强烈不少。
怎样区分够不够强,数值就是最直观的评判标准。
厂商们就是抓住大伙空追参数的心理,用越来越高的数字哄你买单。
掏钱买机之前花心思了解一下,总会稳妥许多。
土豪当我没说。
本文来自“心吃心”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华夏信息网立场,本站不对文章中的任何观点负责,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只用于提供信息阅读,无任何商业用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文章、内容、图片、音频、视频)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1470280261#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维护您的正当权益。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xxwhg.com/zh/1062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