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旱之年必有大震”,是危言耸听还是科学预言?

导语:“大旱之年必有大震”,“旱震理论”到底有多准?是如何根据来预测地震的呢?

“大旱之年必有”,这句话咋一看有点像俗语或农谚,其实不是,也不是什么预言,而是科学家耿庆国在1972年提出的“旱震理论”。

既然是理论,肯定会有一定的理论作为支撑,他认为:6级以上大地震的震中区,震前1―3年半时间内往往是旱区。旱区面积随震级大小而增减。也就是说,干旱面积越大,震级越高,并且,地震爆发时间距离干旱期越久。他认为在旱后第三年发震时,震级要比旱后年内发震增大半级。

这个理论有两点作为支撑,一个是地热成因说,一个是云室效应成因说。这个理论可不可信,作为非专业者来说,很难去判断,作为个人来看,还是有一定道理在里面的。

需要注意的是,所谓的“旱震理论”是大震之前必有大旱,而不是大旱之后一定大震,这个顺序别搞混了,不然很容易理解成大旱之后一定有。当然,我们还是要警惕,凡事都不是的。

其实,对于地震来说是很难去预测的,但是,从古至今有很多人在预测地震,还真有预测成功的时候。例如,在《国语》中有这样一段描述:幽王二年,西周三川皆震。伯阳父曰:“……川竭,山必崩……”。意思是说,伯阳父早在几千年前就发现了,江河都干涸的时候,一定会发生地震。当年泾水、渭水、洛水都干了,于是周幽王二年就发生了岐山大地震。当然,这可能只是一种巧合而已,并没有什么科学依据作为支撑。我们可以试想一下,按现在的科学,这么多的科学家都不能准确地预测地震,何况古时候的人了,只不过是一种概率上的事而已。

历史上有记载的比较大的地震是发生在1556年(明朝嘉靖皇帝在位期间),是一次比较罕见的大地震。不是说级别更大,而受到的损失是非常大的,并且,还次地震发生在寒冷冬天的晚上,伤亡和损失惨重!

在《明史》上有这样一段描述,现在来看,还是能够感觉到当时状况是非常惨烈的。是这样描述的:“官吏、军民压死八十三万有奇”,意思是说,这次地震死亡人数达到83万人之多。据一些史书记载,这次因地震而受伤的无家可归的人更是不计其数,涉及地区多达101个县,震中区更是达到2700平方公里,受灾面积之广是非常罕见的。而且地震后余震整整持续了3年,一直到第5年才开始慢慢平息下来。

接下来,我们来具体说一下,“旱震理论”的两个支撑,看看有没有一定的道理!

一、先说一下“地热成因说”

这部分我不是专业人士,说的可能更白话直接一些,有不对的地方,大家可以在评论区帮我补充一下。

所谓的“地热成因说”,是指在地震之前岩浆旋泉,这样会把温度非常高的岩浆从“下地幔”或“外核”传输到“上地幔”。这样一来,就会在该地区形成一定面积的岩浆洞,就会把热量从地表扩散到空气种。并且,在将该区域地下水蒸发的同时,使该地区温度升高,空气上升阻碍高空中冷暖气流交汇,水分大量蒸发掉了,又无法形成降雨,使该地区出现干旱少雨的情况。

干旱是我们能够看到的,按“旱震理论”来看,地下还藏着更大的危机,并向我们靠近。威力更大的岩浆旋泉将地壳顶破引发地震,造成地面上部灾害,给人们带来损失。这就是地震之前,通常会出现干旱的原因之一。当然,这只是一种说法而已,地震形成的原因很多,很复杂,并不像我们想象的这么简单。

二、再来看一下“云室效应成因说”

持这种说法的人认为,在正常情况下,氡气会通过断层的缝隙从地面释放到空气中,而这些氡气正是形成降雨的雨核。另外,在地震发生之前,地壳板块的运动会造成该地区“地应力”的累积,并缓慢挤压和填充地壳断层的缝隙。而这些裂缝被压紧和充填后,缝隙没有了,氡气就无法再释放到空气中,无法形成大量降雨。

这样一来,该地区就会干旱少雨。而在地震将要发生时,地应力和板块的挤压达到一定的程度后,就会使得该地区地壳断层部分又出现新的裂缝,使得之前聚集在地下无法释放出来的氡气集中向空气中释放,会在该区域上空形成地震云,而当地震发生后,地壳断层被冲破,使得断层构造完全放开,使得之前累积的氡气完全放开,在该地区形成震后云和震后暴雨。

以上的两种说法就是“旱震理论”的两个支撑,我们简单作为了解就行,没有必要弄得那么明白。

今年咱们长江流域和四川、新疆等地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干旱,会不会发生地震,谁也无法直接判断。就像我之前说的那样,“旱震理论”是大震之前必有大旱,而不是大旱之后一定大震。

咱们历史上有哪些大的地震呢?

1920年宁夏海原县8.5级地震;1927年的甘肃古浪8级地震;1975年辽宁7.3级的地震;1966年邢台6.8级地震;1976年唐山7.8级地震;2008年汶川8.0级大地震。

写到最后:

回望历史,我们会发现每次地震都会给人们带来灾难和死亡。希望对地震研究的脚步能够再快一些,让人们能够在灾难来临之前有充足的时间做一些防范措施,减少损失。

全文完,都看到这了,点个赞吧!感谢阅读。

本文来自“月熙儿”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华夏信息网立场,本站不对文章中的任何观点负责,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只用于提供信息阅读,无任何商业用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文章、内容、图片、音频、视频)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1470280261#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维护您的正当权益。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xxwhg.com/zh/12229.html

上一篇 2022-09-05 21:49:03
下一篇 2022-09-05 21:36:07

相关推荐

  • 水库干涸后现多具人类遗骸!欧洲大旱“饥饿之石”重见天日:看到我那就哭泣吧

    据多家英媒当地时间8月19日报道,欧洲大陆今年夏天遭遇了持续的热浪和干旱侵袭,多地气温创历史新高,降雨量锐减。一些河流水位迅速下降,欧洲先民们于大旱之年留下的饥饿之石(hunger stones)重现天日,警醒世人。 8月8日,推特用户Batallitas发布了众多饥饿之石的照片,被

    2022-08-22 02:05:42
    158
  • 700座阿尔卑斯冰川或在30年内消失 欧洲或迎500年一遇大旱

    今年夏季,欧洲多国热浪滚滚,持续的高温干旱进一步加速冰川融化,全球变暖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严重影响愈发凸显,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已经迫在眉睫。 8月21日消息,据报道,自1850年以来阿尔卑斯冰川的体积大约缩减了60%,照此发展,瑞士1500座阿尔卑斯冰川有半数将在未来30年内消

    2022-08-21 17:29:44
    313
  • 大旱之后必有大震?可信吗? 久旱必有大震

    罕见的高温让更多人担忧起全球变暖。与此同时,各种耸人听闻的谣言也接连出现,比如“高温让臭氧细菌感染加剧”“三伏天汗出透了能排毒”。 其中最离谱的、恐吓架势最足的,是警告大家“大旱之后有大震”的“旱震理论”。不少人信以为真,相关内容被大量转发。 倒不是大家辨

    2022-08-26 20:08:39
    186
  • 大旱之后必有大震,是危言耸听还是科学预测?

    今年7月以来随着极端高温的频繁出现长江流域遭遇1961年以来最严重的一次气象干旱河水枯竭,蚊虫减少很多人都说“大旱之后有大震”就在刚刚9月5日12时52分四川甘孜州泸定县发生6.8级地震震源深度16千米今天就和大家聊聊这个话题01“大旱之后必有大震”的说法,最早可以追溯到我

    2022-09-05 21:51:00
    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