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见硝烟的互联网战场,如今已经成为了国与国之间较量的新博弈场。据报道,地处欧洲巴尔干的阿尔巴尼亚宣布与身在中东的伊朗断交,限令伊朗外交官必须在24小时内离境,理由是伊朗在今年7月对身为主权的阿尔巴尼亚发动了网络攻击。
阿尔巴尼亚和伊朗相隔千里,但互联网技术却让世界“越来越小”,也让这两个有了种种交集的可能。据阿尔巴尼亚官方的消息,伊朗实施网络攻击的目的是窃取阿政府机构的机密数据,并试图在该国制造混乱。不过目前看来,阿方的单方面说法尚且不能采信。因为从伊朗媒体的报道来看,上千名“伊朗人民圣战者组织”成员均被阿尔巴尼亚所收留。
这一组织的成立目的旨在推翻伊朗政府。在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期间,原本效力于萨达姆政府的“伊朗人民圣战者组织”突然战场倒戈,选择向当面的美军投降,而美国也“顺理成章”地接手了该组织,使其成为了美政针对德黑兰方面的一张牌。2009年,欧盟成员国外交部长会议经过讨论后,同意将该组织从恐怖主义组织名单上删除,此举进一步恶化了伊朗与西方阵营的关系。
其实,两国的矛盾并不止这么一件。早在2018年,阿尔巴尼亚就驱逐了多名伊朗外交人员,理由是伊朗策划了一起恐怖主义活动,给阿方带来了损失。2020年,美军以无人机“斩首”伊朗革命卫队“圣城旅”指挥官苏莱曼尼后,伊朗官方在痛斥美国实施“恐怖主义行动”的同时,还说“一个阴险的试图推翻伊朗政权”。虽然当时不少人都认为,德黑兰方面口中的“阴险”是指以色列,但也有人猜测其所指的其实是阿尔巴尼亚。
至于这一次,阿尔巴尼亚很可能创下了一个“世界”,即全球以“遭受网络攻击”为由而寻求与他国断交的,这预示着互联网真正成为了一片“看不见硝烟的战场”。当然,如果人人都学习阿尔巴尼亚的做法,以此为由搞断交,那估计与美国断交的将数不胜数……
之所以提到美国,是因为美利坚不仅是全球实施网络攻击最多的,而且还经常借盟友或友好为跳板,将网络攻击的IP地址设定在这些境内,以此来掩护由美国本土发动的网络攻击源头。“关键时刻卖队友”、“死道友不死贫道”,这种做法着实很美国。不出意外的话,阿尔巴尼亚很可能也在不知不觉间沦为了美国的“枪”和“背锅侠”。
如今看来,在阿方宣布和伊朗断交后,美政府时间表态支持,并要求伊朗对这一事件负责。若说美政府与这件事毫无干系,恐怕没有几个人会信。对于任何来说,网络信息安全都将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的重要课题,毕竟大国博弈的战场可不只是“真刀真枪,刀刀见血”的。
本文来自“轻颦浅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华夏信息网立场,本站不对文章中的任何观点负责,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只用于提供信息阅读,无任何商业用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文章、内容、图片、音频、视频)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1470280261#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维护您的正当权益。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xxwhg.com/zh/131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