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个月连射2枚洲际导弹,美国趁着中俄军演,高调挥舞核大棒

文/萌云

近期,中俄等国举行大规模军演,而美国也在此敏感时刻,再次进行了一次洲际导弹试射,引发各国对美俄战略斗争态势的热议。据央视报道,日前,美国战略打击司令部下属的范登堡空军基地试射了一枚没有携带任何弹头的“民兵III”型陆基洲际导弹,该导弹在位于加利福尼亚州的导弹发射井内点火升空后,随后落入了约6800千米之外的南太平洋夸贾林环礁靶场。

这是美方不到一个月内的第二次试射“民兵III”型陆基洲际导弹,据悉美方原本打算在8月初发射今年枚“民兵III”型陆基洲际导弹,但由于恰逢美国政治人物窜访台岛,五角大楼为了减少战略误判,推迟了原定的发射计划,最终将两次试射压缩在三周内进行。美方宣称这次发射是年度战略导弹评估计划内的抽样试射,与当前美俄关系、中美关系没有直接联系,也已经向各方通报了这次发射活动。

不过,美方的自我解释并没有得到外界的普遍认可。分析人士认为,美国退出《中导条约》和《开放天空条约》或挑起新一轮军备竞赛,并引发无核对有核不按照防扩散条约规定尽快实现核裁军义务的不满。而且,美国作为世界头号核武器大肆渲染大国竞争时代的到来,强化核武器的作用,并反复强调核武器的实战性。这就进一步引发了中国和俄罗斯等大国对美国核战略的疑虑。

所以原本作为美方正常的洲际导弹抽样测试活动,也因为美方自己的不端行为,给外界留下极多的各种遐想。分析人士指出,由于美国在防扩散政策上推行“双重标准”,全球各地区核扩散问题愈演愈烈,美国在一系列核问题上支支吾吾让各国普遍失望。一方面美国对印度、以色列等国长期游离于核不扩散体系之外,采取“装疯卖傻”的绥靖政策。

而另一方面,美国又对伊朗等国的核活动挑三拣四。在半岛核问题的刺激下,日韩等国的右翼保守势力已经多次探讨“自行核扩军”的可行性,而美方则故意讳莫如深,装聋作哑。

除去西方世界,国际上普遍认为对于当前全球防扩散与核裁军体系所面临的巨大风险,美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根据美国的核战略要求,美方的核战略构想不仅要“确保摧毁”敌目标,还要“确保消灭”敌方核反击能力。美国也因此在过去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一方面教训其他不得拥有核武器,另一方面则不遗余力、几十年如一日地发展高精尖核武器,而且还不断推出各种“咄咄逼人”的核进攻策略,这样的美国何以服众?

本文来自“宁七月”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华夏信息网立场,本站不对文章中的任何观点负责,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只用于提供信息阅读,无任何商业用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文章、内容、图片、音频、视频)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1470280261#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维护您的正当权益。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xxwhg.com/zh/13206.html

上一篇 2022-09-08 18:03:29
下一篇 2022-09-08 18:06:06

相关推荐

  • 洲际导弹排名 世界洲际导弹排名

    不知何时有这样一句话引起了军迷们的广泛关注,那就是“东风快递,使命必达”。作为中国极具代表性的武器装备之一的洲际导弹,东风家族近些年的发展势头非常的快速。世界各国都给予了广泛的关注,其中也包括“世界霸主”美国在内。而纵观当今世界,能够制造出洲际导弹的国家也

    2023-01-08 03:31:13
    324
  • 东风41导弹世界排名(世界上最强的十大洲际导弹)

    大家都知道,搭载着核弹头的洲际导弹作为承担着一个战略核反击的核心武器,可以说是一个最重要的国之大器,其地位甚至远远高于航空母舰、核潜艇等其他武器,因为其强大的威力以及极高的保密等级,导致其几乎很少出现在公众的视野里,因此在大众眼里也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这

    2022-05-02 12:00:09
    311
  • 普京亲赴顿巴斯之际,美洲际导弹发射,称已提前通知了俄罗斯

    日前,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透露,普京将在适当的时机前往顿巴斯。除此之外他还介绍关于重建开发顿巴斯地区的各项计划,包含自来水管道、供电、社会性设施等民生保障系统。这被外界舆论普遍推测是俄罗斯“吃定、拿下”顿巴斯地区的信号,同时也引发了大家对俄乌局势下一

    2022-09-13 13:23:28
    136
  • 20天内两次试射洲际导弹,冷战时期都未曾有过,美国这是怎么了?

    综合人民网和的报道来看,美国在不到3周的时间内,两次试射“民兵-3”陆基洲际导弹。据美国方面公布的细节,最新一次试射的“民兵-3”在飞行了约6700多公里后,命中了位于南太平洋马绍尔群岛的夸贾林环礁。 仅从此次导弹试射来看,这型已经服役50余年,先后进行过300余次试射

    2022-09-13 11:31:25
    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