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7日,印度北部阿肯德邦杰莫利地区楠达德维山一处冰川断裂并坠入陶利根加河,继而引发洪水,冲毁了两座水电站和河岸边的部分房屋,目前已导致至少34人丧生,超过150名水电站的工人和当地居民被洪水冲走,目前搜救工作正在紧张进行中,但由于洪水太大,搜救工作的难度非常高。虽然印度当局派出了应急部队、警察和军队共同进行救援工作,但是不仅没有找到失踪人口,还导致一名救援人员遇难。
本来是一场令人遗憾的天灾人祸,但不少外媒却借此做文章,白白扣给正在欢度春节的中国一顶大帽子——称冰川断裂是由中方“蓄意造成”。人在家中坐,锅从天上来,牛年口大锅就这样莫名其妙地来了。
据美国媒体《国际财经时报》报道称,印度这次暴发的这场山洪在喜马拉雅地区很常见,通常是由突袭的大暴雨、雪崩甚至冰川湖决口引起的。在8年前,也曾因暴雨对印度伯德里纳特地区造成巨大破坏,导致村庄被冲走,1.2万名朝圣者被困。事出有因,也有相关灾难历史,但来自印度北阿坎德邦斯利那加HNB加瓦尔大学的冰川学家纳因瓦尔却称,雪崩并不会必然造成洪水,暴发山洪的地区也没有大型冰川湖,不知道洪水来自哪?不仅如此,这位专家还称这些地区气温徘徊在零下20摄氏度,冰川断裂的可能性很小。总而言之,一番话意有所指,暗示洪水不是自然发生的,不少印度国防科研学者更明指雷尼村附近的关键项目——里西甘加水电站被袭击,几乎被洪水冲走。
然而,根据《科学》杂志在2019年发布的一篇研究,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喜马拉雅冰川融化量自21世纪初以来翻了一番,是1975年至2000年融化量的两倍。与此同时,该研究预测,如果减排目标无法实现,温室气体的排放继续保持目前的速度,到2100年,喜马拉雅山脉将会失去三分之二的冰川,温度或将升高4.4摄氏度。气候变化带来了不稳定的天气模式,例如降雪和降雨增加以及暖冬天气,从而导致了冰川融化。
印度新闻杂志《The Week》也添油加醋——洪水发生地不远处的边境,中印军队对峙加深。除此之外,还“有理有据”地为我国军队找制造洪水的方法,暗示远程控制爆炸就可造成冰川湖泊决口,目的就是为了破坏印度在边境地区的基础设施。造谣之余,顺便还指责我国军队一直不退让,造成两方僵局。原话是“丝毫不顾刺骨的寒冷对人和机械造成的影响”,颇有一番斗不过,气急败坏的小媳妇模样。
可笑的是,就在印度媒体装弱势对中方提出指责前,印度负责道路运输和高速公路的国务部长辛格在当地时间2月7日接受媒体采访时却“炫耀”称,“我向大家保证,如果中国越界次数是10次,那我们肯定至少越界超过了50次。”辛格甚至宣称,印度在中印边界争议地区的越界次数比中国多,而印度政府从未对外透露过这一“战绩”。
此前,中国外交部曾就印度北部地区7日发生冰川断裂,引发下游洪水,可能造成100至150人罹难的灾难发表评论,2月8日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表示,我们注意到印度北部地区发生洪灾。中方向遇难者表示哀悼,向遇难者家属和受伤人员表示慰问,希望失踪人员早日获救。
(文/沈重)
延伸阅读
中印两军开始脱离接触 印方或考虑四大因素
中印边境对峙已经8个月了,边境的形势始终揪着中国民众的心,但就在新春佳节来临之际,传来了一则好消息。
2月10日,中国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吴谦发布消息:根据中印双方第九轮军长级会谈达成的共识,中印两军位班公湖南、北岸一线部队于2月10日开始同步有计划组织脱离接触。
而笔者分析,印军此时松口,或是考虑以下四大因素:
此次中印边境对峙,是由印军在2020年6月15日,越过实控线阻拦中方部队构建工事引发肢体冲突,造成人员伤亡引发的。但印度方面一直歪曲是中国军队挑衅。
不过,今年2月7日,印度负责道路运输和高速公路的国务部长V.K.辛格在马杜赖对记者“炫耀”称,“中印边界未被(正式)划定过。多年来,中国多次在实
际控制线上越界,但你们谁也不知道印度越界过多少次,我向你们保证,如果中国越界了10次,我们肯定至少越界过50次。”
这是实实在在地承认了印军常常是越过两国目前的实控线了。
二是边境天气,让印军认识到对峙的弱势。
中印在边境对峙,是非常考验两军后勤保障的,而印军在后勤保障方面是远远不如中国军队。仅从住房方面,中国军队住的是新科技保温房,而印军却住的临时搭建的营房,有的还住帐篷。在极寒的边境地区,因为天气原因,印军伤亡不断。
截至2月10日,印度已有1085万人感染新冠病毒,死亡15.5万人,疫情严重程度仅次于美国。而最近,印媒又报道称,印度疫情数据被瞒报,疫苗推进急躁且缺少安全性,民众怨声载道。
此外,印度农民为了抗击农业新政,在多个城市游击请愿,2月10日的最新消息是,印度农民开始在全国发起堵路运动。
如果现在在边境与中国发生战事,莫迪政府势必会更受质疑。
四是印军对中国军力有了新认识。
印军这几年来,频频在边境挑衅,这和其不断打造高原战力有关。
由于印度与中国、巴基斯坦两国在高原地区都存有领土争议,因此印度建立了一支世界上规模更大的山地部队。此前,印军在中印边境地区部署了8个山地师。而2020年,又针对中印边境形势进行了调整。而印度空军近几年也在加强高原战力建设,一是现代化改造靠近边境地区的机场和修建新的机场;二是在边境机场部署先进战机。
此外,2017年时,中印两军在边境发生对峙,当时,中国军方发言人就曾规劝印方吸取“历史教训”。当时,印度国防部长叫嚣“2017年的印度和1962年的印度已经完全不同了”。印度《克什米尔时报》当即分析了印度1962年受辱的原因:1962年的印度尼赫鲁政府并非“井底之蛙”,对于中国国力以及解放军的战斗力还是有一定了解的。但尼赫鲁政府还是在边境地区肆意挑衅,极力推进其“前进政策”,认为中国人会忍气吞声。但最终,印度为自己的误判付出了代价,就像西方媒体的评论——32天的战争让印度做了50多年的噩梦。
印军一直鼓吹自己可以抗衡中国军队,不过,这常常被认为是“吹吹嘴皮子,涨士气,可以理解”。
有人认为,对于真实的军事能力,印度也知道不如中国,只是不愿意承认罢了。
而最近,中国陆基中段反导试验再次成功,这充分说明中国的导弹打击能力、拦截能力、反卫星能力,都不是印度可比拟的。而歼-20列装高原部队,更是让印军寒了心。
所以,印度此时软化身段,求和。
在2月10日,中国国防部发布“中印两军开始同步组织脱离接触”的消息后,网友多表示乐见此形势发展。有网友说,“两国黎民之万幸。”“中国始终致力于维护中印边境地区稳定。我们不会主动采取使事态复杂化、扩大化的举动,当然我们也要坚定维护自身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而中方的原因是,一直以来,中国都在倡导中印和平发展。
而在2月10日,中国驻印度大使在印媒发表署名文章:新的一年中印应理性处理分歧,相向而行。文章称,中国和印度都处在发展振兴的关键阶段,都肩负着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历史使命。双方合作远大于分歧,共同利益远大于矛盾。在实现共同振兴的征途上,两国相互成就各自的梦想。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要牢牢把握发展中印关系的正确方向,切实落实两国领导人关于中印是伙伴而不是对手、是机遇而不是威胁的重要共识,将边界问题放在双边关系适当位置,以理性和建设性的态度处理分歧,不让分歧上升为争端。
此前,中印双方已进行了九轮军长级会议谈判,每一轮谈判都紧揪中国民众的心。如今,两国脱离接触开启步,相信,两国会通过智慧解决边境争端,毕竟,通过武力解决是谁都不乐见的。
清华大学战略研究院研究部主任钱峰说,此次双方在春节前达成撤军共识是一个好消息,不仅避免了中印关系继续下滑,也有利于缓解两国边境局势的紧张,减少了短期内引发摩擦冲突的可能。一定程度上看,这是印度在中印关系上释放出的一个积极信号。印度此次的态度与此前“鲁莽、顽固”立场明显不同,开始趋于务实。
本文来自“浅时光”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华夏信息网立场,本站不对文章中的任何观点负责,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只用于提供信息阅读,无任何商业用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文章、内容、图片、音频、视频)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1470280261#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维护您的正当权益。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xxwhg.com/zh/135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