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拜登总统任期内访日时,正式推出了美国主导的“印太经济框架”,实际上是一个用来“遏制中国”的经济集团。最初有14个成员,即美国、澳大利亚、印度、日本、韩国、新西兰、新加坡、越南、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文莱、泰国和斐济。最近,“印太经济框架”有了个实质性动作——启动部长级谈判,协商“遏制中国”。对此,日本表示“不乐观”。
据《环球时报》报道,美国主导的“印太经济框架”将在美国西部城市洛杉矶召开部长级会议。届时,14个与会国的部长将举行会谈,讨论如何“牵制中国”。今年5月底,美国总统拜登在东京宣布建立“印太经济框架”。这个经济组织的目的是划分中国目前拥有的产业链,帮助西方企业从中国转移产业链。具体来说,14个成员国将承接这些产业链,以此来牵制中国的崛起,遏制中国。
因此,即将在美国西部举行的“印度-太平洋经济框架”部长级谈判将是该经济组织成立以来举行的别会议。某种程度上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可以说是为未来如何“遏制中国”指明了方向。但需要指出的是,作为这个经济框架的创始成员,日本媒体对此并不看好,称有日本外交官明确表示,中国是全球100多个的更大贸易伙伴,美国用这种政治手段削弱其他与中国的经济联系是不现实的。那么,这位匿名的日本外交官是正确的吗?应该说,总的来说,是真的。众所周知,资本是逐利的,哪里有利润就去哪里。一般不受行政命令控制。即使行政命令要求它离开这个或者这个市场,只要资本认为这个地方有利可图,它就会留下来。所以,当美国前总统特朗普打算让美国公司迁回美国,从而使产业再次回归的时候,几乎没有美国公司愿意离开中国市场。
如果美国企业不愿意离开,为什么其他的企业要把自己的产业链和供应链搬出中国大陆?他们比美国公司还笨吗?因此,这样做是不现实的。但需要指出的是,矛盾总是动态的,事物的发展变化总是在运动的。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世界上其他是不可能和中国市场一刀两断的,但是如果有中美发生冲突甚至战争,这种情况就不一样了。诚然,资本是逐利的,但资本也讨厌不确定性。一旦中美发生摩擦,或者台海爆发冲突,恐怕世界各国的资本都会争相撤离中国市场。届时,这个由美国组建的经济组织将伸出双手,拥抱撤离的资本和产业链,从而成功肢解中国的供应链,大大削弱世界其他与中国经济的联系。
所以如果从动态的方向来看,美国的这一招还是很阴险的,可以说是留下了一个成功的一方。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美国近日来在台湾省问题上疯狂挑衅中国,因为它真的想在台海挑起事端。虽然中国有很强的战略决心,但在战术打法上增加灵活性当然更好。如果我们看不到其中的猫腻,并迅速想出破解的办法,那么我们就会非常被动。一旦两岸发生军事冲突,这些产业链会怎么做?资本外逃怎么办?这些都是需要提前考虑的。
本文来自“四月释梦”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华夏信息网立场,本站不对文章中的任何观点负责,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只用于提供信息阅读,无任何商业用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文章、内容、图片、音频、视频)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1470280261#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维护您的正当权益。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xxwhg.com/zh/137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