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迪国防本土化遇阻,印官员“逼宫”,国际军火商又来收割了?

最近一段时间,印度国内传出了不少对莫迪“国防本土化”政策的抱怨之声。一批印度官员向美国媒体抱怨说,莫迪政府的“进口禁令”搞得“军不聊生”,已经影响到印度的国防安全了。如果继续寄希望于印度的国防生产能力应,军方甚至可能陷入没有武器装备可用的危险地步。

有知情官员表示,如果印度海陆空三军再不进口一些关键的武器系统,那到2026年,印军将严重缺乏直升机,到2030年,印军战斗机也会出现几百架的缺口。最后印度官员们还放了个大招,“忧心”道,再不改变,应对“中巴边境威胁”都做不到了。

有没有感觉到,这一通操作丝滑流畅,像极了美军以及五角大楼向美国国会要求追加军费预算的流程。

不过有意思的是,要采购外国装备就说采购装备的事情,咋还就扯上莫迪的“印度制造”政策了。要知道,这可是莫迪执政以来力推的政策。莫迪还指望着这一系列操作推动印度改天换命呢。

2017年的时候,莫迪就推出了《政府采购令》,要求各级政府在采购时优先采购印度本土制造的产品,以促进印度本国的制造能力。说白了就是“印度优先”。莫迪雄心壮志,小到手机,大到飞机,全要自己造。自己造不了怎么办,那就倒逼外国厂商过来建厂,来印度培养熟练工和产业链嘛,顺便还能带动就业。

为了推动印度国防工业本土化,从2020年到2022年,莫迪先后三次发布国防产品“进口禁令”清单,要求要将清单上的300多项武器、设备和平台,要在清单发布后5年左右的时间里逐步实现国产化。最迟是到2027年。按照莫迪的计划,印度国防装备有30-60%的自制组件,就算实现了国产化。当然到底是30%还是60%,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了。

外国军火商真想向印度卖这些武器,那就得满足30-60%印度国产的标准。不过看看印度官员这抱怨就知道,莫迪想法很美好,结果很糟糕。印度国防工业不是没有做出过自己的“”产品,阿琼坦克、光辉战机,花了30年捣鼓出来了,但出厂即过时。要不是为了顾全面子,印度军方恐怕也不会硬着头皮采购。但采购完本国的,他们还是要回头买外国装备。

其实也不能说,莫迪的大方向是错的,但坏就坏在忽略了印度国情,步子迈得太大。

过去几十年,印度一直都是军购大户。虽然网友调侃印度武器装备是“万国造”,但印度军备采购可是舍得花大价钱“只买贵不买对的”的那种客户,可以说是军火商眼中的香饽饽。过去俄、法两国都争着抢夺印度市场,如今美国也进来卷了。莫迪政府完全可以抛出大单,引诱外国军火商在印度落地。

但是呢,外国军火商虽然可以落地,可印度的国情却是,缺乏国防工业的配套设施。过去几十年搞来的“万国造”,看似花团锦簇,实则是没有一国的军备是印度玩明白的。换个零部件都得向外国军火商采购。这么搞,别说国际军火商们习惯了在印度赚“快钱”,就算人家真愿意为了大单落地建厂,一看印度的军工基础也得被吓跑。

印度官员为啥开口就吐槽莫迪的“国防本土化”政策呢?印度过去几十年的军购模式,已经养出了一个系统性腐败的集体。这个腐败集体,是和外国军火商是穿一条裤子的。如果莫迪的“国防本土化”政策继续下去,那他们捞钱的途径必然收紧。正因为如此,印度国内的“买办”如今是拼了命地将印度装备短缺问题赖到“国产化”身上,逼莫迪放弃本土化道路。

国防工业底子差,系统内又充斥“买办”阶层,为外国军火商摇旗呐喊,莫迪“国防本土化”政策的未来,还真不好说。

本文来自“宁七月”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华夏信息网立场,本站不对文章中的任何观点负责,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只用于提供信息阅读,无任何商业用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文章、内容、图片、音频、视频)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1470280261#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维护您的正当权益。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xxwhg.com/zh/13954.html

上一篇 2022-09-12 06:06:54
下一篇 2022-09-12 06:07:41

相关推荐

  • 夏季高温未退 多地又来降雨天气:局地有大暴雨

    入夏以来,国内多地遭遇了极端高温考验,尤其是南方地区,中央气象台还发布了有史以来个高温红色预警,42℃以上的高温也不少见,不过华北东北地区的天气又不同了,未来几天将面临降雨天气,局地甚至有大暴雨。 据央视新闻报道,今天中午中央气象台发布了预报,受副热带高压控

    2022-08-13 17:18:03
    303
  • 马斯克又来改变世界 擎天柱机器人价值将超过特斯拉电动车?

    8月4日,特斯拉举行2022年股东大会,其首席执行官马斯克在大会上表示,特斯拉旗下的擎天柱机器人将比特斯拉电动车更有价值,并能彻底改变世界经济。 去年特斯拉的AI Day上,特斯拉公布了旗下的人形机器人。该机器人身高175厘米,体重112斤,能以8公里/小时的速度移动,负重可

    2022-08-08 15:22:46
    323
  • 新冠未平 猴痘又来!专家:病毒疑似已经入化 更具沾染性

    新冠疫情迟迟没法革除,猴痘疫情又要来了? 近日,泰西多国陆续泛起了猴痘病例,截止今朝已经有12个国度泛起了120多例确诊或者疑似病例,此中英国、西班牙环境较为告急。 世卫组织也已经召开告急集会,讨论这场比来的疫情,并告诫猴痘病毒已经经在社区隐匿传布,熏染人数可能

    2022-05-22 22:34:19
    321
  • 女排联赛引援火热!4支俱乐部传出消息,博斯科维奇姐姐又来中国

    进入新的奥运周期后,排超联赛即将再次迎来改革。如果说上个奥运周期更大的变化,无疑是联赛更改名字。但是除了东京周期前两年较高的关注度之外,之后因为疫情等各种不确定因素,排超联赛一直在走下坡路,甚至上赛季只允许一个外援上场比赛,成为广大球迷吐槽的对象。尤其是东

    2022-07-26 22:39:31
    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