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战场关键性一周,俄军后撤的五大原因!

资料图

毫无疑问,过去一周,是俄乌战场的关键性一周。

乌军发动猛烈攻势,声称已收复了3000平方公里土地,拿下多个战略重镇,前锋距国境线只有50公里。视频显示,一些俄军坦克、战车被丢弃,部分俄军士兵沦为俘虏。

按照CNN的说法,这是让人惊奇的一周,乌军的成功和俄军的失败都同样让人惊奇,而且,乌军过去一周夺取的土地,比俄军自4 月以来占领的所有土地还要多。

关键是战场态势发生了变化。以前基本都是俄军在进攻、进攻、进攻,乌军节节败退;现在,乌军大举发起反攻,俄军不得不大幅度后撤。战场就是这样充满变数。

为什么?

我不是军事专家,综合各种分析,完全个人的看法,不外乎五个原因。

,乌军“声东击西”+“闪电战”。

别忘了,乌军一直声称要发动大反攻,反攻重点在哪里呢?

反正,过去一段时间,人们都以为是南部的赫尔松。乌军确实也发动了一波又一波的进攻,美国官员也公开说,乌军试图在赫尔松地区“重塑战场”。

俄军怎么看?

按照西方的分析,俄军随即进行了军力调整,大批战斗经验丰富的增援部队从北部调到了南部。

但很突然,乌军在北部的哈尔科夫附近发动猛烈反击。而且挑选了一个最薄弱的地点——一个由卢甘斯克民兵控制的地区,后面是相对薄弱的俄罗斯国民警卫队。

这种“声东击西”+“闪电战”,果然奏效。考虑到乌军精心策划,俄军准备不足,战场态势随即反转,在短短一周内,乌军长驱直入,俄军不得不全面后撤。

第二,武器,武器,武器。

批判的武器代替不了武器的批判。在战场上,武器显然至关重要。

看视频中,乌军使用的,是西方提供的各种高性能武器,“海马斯”火箭炮、“毒刺”防空导弹系统、“标枪”反坦克导弹、M777榴弹炮,以及各种单兵武器。

此外,英国、美国、挪威等北约,还培训了大批乌克兰军人,一些已经重返战场,而且,他们是本土作战。

现在的乌军,与半年前的乌军,已经不可同日而语。

反观俄罗斯这边,看到有分析就说,俄军“无法与高度机动的乌军装甲突击队相比”。而且,按照西方的说法,乌克兰战场的大量消耗,已经让俄罗斯弹药面临短缺,甚至俄正试图从伊朗购买无人机、从朝鲜寻求弹药补充。

值得注意的是,俄军的仓促后撤,似乎也没得到空中的有力支援。那不外乎两个原因,1,地空配合存在问题;2,俄战机对乌军防空武器心有余悸。

真相,我也不清楚。但一边是一个俄罗斯,俄战略利益也不仅仅只在乌克兰,瑞典、芬兰加入北约,意味着俄也必须在北部有所戒备;另一边是全力出击的乌克兰,以及对乌克兰倾力援助的几乎整个西方阵营。

第三,谋略、谋略、谋略。

武器很重要,但也不是战场的决定性因素。如果高性能武器决定一切,那美国就不会输给塔利班,也不会悻悻地从伊拉克撤军了。

比武器更重要的,一是士气,二是谋略。士气,就不多说了。在的《曹刿论战》中,就有那么一句话: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这句话以前上过中学语文教材,大家可以仔细体会下。

至于谋略,别忘了那句俗语: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

乌军的“声东击西”是谋略,选择最薄弱点进攻是谋略。那俄军呢?

不排除确实中计的可能,指挥官的随机应变更至关重要。看到车臣领导人卡德罗夫就很直言不讳在社交媒体上说:很明显,俄军犯了错误。我认为他们会得出一些结论。

在他看来,这中间就有指挥层的混乱,因为“如果俄罗斯总参谋部不想离开,(部队)就不会撤退”;还有,这些俄罗斯士兵“没有接受过适当的军事训练”,这导致他们不得不撤退。

另外,撤军过程中,大量坦克等武器被丢弃,也说明俄军前方部队的配合确实出了点问题。打个不恰当的比喻,当年粟裕这样形容杜聿明:他只能打胜仗,不能打败仗,只能在有利条件下打仗,不能在不利条件下打仗。

但战场瞬息万变,必须考虑到各种情况,士气低迷那就没法打胜仗,谋略不行那更是一场灾难。

第四,战争动员问题。

俄军拉胯,更大的焦点,很多朋友就认为,是战争动员的问题。

冲突爆发后,乌克兰全面战争动员,当时几百万的难民逃亡国外,但泽连斯基下令,所有适龄男子都不准出国。

为什么?因为战场需要乌克兰男人。

同时,西方也是另一种全面动员,对俄罗斯各种绞杀,给乌克兰各种武器弹药,除了向乌克兰提供了东欧库存的所有苏式武器外,西方现在又在提供可直接攻打到俄本土的海马斯等进攻性武器。

俄罗斯这边呢?

一直是“特别军事行动”。

这有好处,这意味着俄乌之间还不是战争,有助于赢得俄国内民众支持,同时,乌克兰也不敢贸然进攻俄本土;但也有坏处,那就是前线部队兵力不足,也缺乏足够的弹药武器。

战争,毕竟是烧钱的事情。没有足够的后勤,就很难有前方的捷报。

莫斯科不相信眼泪。在很多场战争中,前期拉胯、后期韧性,这也是俄(苏)军的一贯特点。随着局势的变化,不排除俄罗斯进行重大的战略调整。

第五,将计就计和布好口袋。

战争,看的是最后结果,从来不是一城一地的得失。

俄军在后撤,西方说是大溃败,俄方说是主动撤离,意在加强顿涅茨克的力量。但如果你仔细看战场态势图,过去一周,乌军确实大举进攻,正在楔入俄军后方,有些地方突入了足足有三四十公里。

这意味着什么?

如果俄军两支劲旅进行背后包抄,那意味着深入的乌军就可能被包了饺子。不管是先前撤退是被迫还是主动,那俄军就可望一举反转局势,这种歼灭性打击,对乌军士气更是沉重一击。

别忘了,诱敌深入,然后战略包抄,一直是俄(苏)军作战的一个特点。

当然,如果乌军先头部队足够勇猛,也不排除穿插成功,彻底打乱俄军部署,甚至将凸出部的俄军切割出来予以歼灭,那战场态势更对乌军有利,并迫使俄军进行更大范围的撤离。

但不管怎么说,仗打了半年多,俄军还占据了乌东大片土地,军队整体实力占上风,尤其是重炮和空中优势明显,更别提战争的潜力;乌军也开始反攻,西方武器不断发挥效用,士气不断高涨。

乌军的进攻,又进一步鼓舞了西方。本来,受能源价格飙涨的冲击,西方的战争疲劳感加剧;但乌军战场的胜利,无疑又会让西方信心陡增,对乌提供更多的援助。正如普京所警告的,美国要和俄罗斯战斗到最后一个乌克兰人。

这是关键性的一周,我们看到了战场的剧烈变化,但变动还在继续,但可以确定的是,接下来将是格外寒冷的冬天。

可怜这片富饶的大地,不断被炮火硝烟蹂躏;可怜曾经繁华的都市,现在变成了一片废墟;可怜还有更多的人们,会继续倒在血泊中。唉,可怜乌东河边骨,曾是春闺梦里人!

这就是战争的残酷,和平,真的太可贵了。记得是冲突爆发时,我就说过这句话:战争的胜利,永远不会是永远,随着时间的推移,发动和赢得错误战争的行为,往往会击败自己。

本文来自“这条河叫时光”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华夏信息网立场,本站不对文章中的任何观点负责,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只用于提供信息阅读,无任何商业用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文章、内容、图片、音频、视频)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1470280261#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维护您的正当权益。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xxwhg.com/zh/14178.html

上一篇 2022-09-12 12:38:41
下一篇 2022-09-12 12:45:37

相关推荐

  • 俄媒称所有俄军已撤到第聂伯河左岸

    当地时间11月11日,俄罗斯国防部宣布,俄军向第聂伯河左岸转移完毕。据俄新社11月11日消息,俄罗斯国防部称,莫斯科时间11日早晨5点,在赫尔松方向,俄军已向第聂伯河左岸转移完毕。俄国防部还称,俄军没有将任何军事装备或武器抛弃在第聂伯河右岸,俄军各部在向第聂伯河左岸

    2022-11-12 12:12:39
    279
  • 俄军三次大撤退有何不同,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不久前,顿涅茨克、卢甘斯克、扎波罗热、赫尔松等四地区举行了入俄公投,且投票率都已经超过法律规定的50%门槛,公投结果可认定为有效。随后,俄罗斯对乌克兰进行了连续轰炸,俄罗斯似乎占据了上风,不过最近情况又有了变化。另据英媒报道称,俄罗斯国防部部长绍伊古已经命令

    2022-11-11 10:45:56
    209
  • 俄军在哈尔科夫州消灭70多名乌军,在顿涅茨克消灭80名雇佣兵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莫斯科9月29日电 俄罗斯国防部发布消息表示,俄武装力量消灭乌军第92机械化旅二营位于哈尔科夫州库皮扬斯克临时驻扎点的70多名军人和14件装备。俄航空兵在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尼古拉耶夫卡地区消灭多达80名“外国军团”雇佣兵。俄国防部称:“在对乌军第92机械

    2022-09-30 13:23:02
    297
  • 开战天俄军直扑乌总统府 泽连斯基是怎么应对的?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4月28日再次登上了最新一期的美国《时代》周刊封面。在接受《时代》周刊采访时,泽连斯基谈到了在战争的最初几个小时,俄罗斯军队是如何在几分钟之内找到他和他的家人的。《时代》周刊记者西蒙 舒斯特在报道中写道,在战争的天,泽连斯基接到通知,俄罗斯突

    2022-09-28 06:01:20
    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