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发展到今天,早已经不是俄乌两国的事儿了。事实上,仗一打起来,从深度介入的俄欧美,到置身其外的中国,全球大国都面临着两难的抉择。
北溪二号除了是一条能源管线,更是一条连通柏林和莫斯科的“政治管线”,它关联着俄罗斯15%GDP的外汇收入和德国3座核电站停运后11%的发电量,可以说,只要这条管线正常运行,俄德两国就深度绑定了,默克尔俄欧和好的政策路线就能继续走下去,俄罗斯对于欧洲安全更加“可控”,欧洲就有空间脱离美国的“保护”搞自主了。
所以朔尔茨之前顶着压力在拜登面前装聋作哑,始终不愿意就制裁“北溪-2”表态,但这次俄乌开战之后,不管朔尔茨愿不愿意,“北溪-2”的启动权事实上到了拜登的手上。
德国现在能期待的就是战后能出个和谈的结果,趁早给北溪二号放行了,但美国现在巴不得俄熊把欧洲搞乱、欧洲让俄熊流血,至于死人反正死的也是乌克兰的人,拜登眼睛都不会眨一下,所以美国一定会强硬到底。
俄罗斯呢,前面说了,普京这一战背负的太多,能胜不能败,能进不能退,退一步俄罗斯就成前苏联了,所以势必也会强硬到底。
那么可以预测,欧洲这乱局应该会持续很长时间,欧盟夹在中间,只有给美国摇旗一条路。
在这个过程中,美国“正义”的天然气可以顺利成章地进入欧洲,欧洲将花费更高的成本,将自己的能源话语权,从尚能讨价还价的俄罗斯手里夺过来,交给控制欲更强的美国,为大西洋联盟的友谊添砖加瓦!
美国:俄罗斯?还是中国?
某种程度上,美国算是俄乌战争的大赢家:俄欧互殴,欧洲归心,资本回流,拜登成为了众望所归的全球。
但就像我们前面说过的,美国需要的是“可控的冲突”,一旦像今天这样爆发了全面战争,美国同样会陷入几重难题。
首先,是通胀问题。
俄乌之战到底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美元回流目前还不清楚,但一个更现实的问题是,包括能源在内的大宗商品价格确实被推高了,尤其是原油价格飙升至了八年来更高点,而能源价格上涨又会带涨大多数消费品,美国严重的通胀也会火上浇油。
目前,美国和盟友又一次在商讨释放原油储备的事儿,但这招效用有限,最后问题还是得落到加息上,不过俄乌开战搞得金融市场大动荡,那么美联储是不是要避开这个时点,推迟加息步伐?
其二,怎么应对的问题。
越是乱的时候,越需要,现在反俄反战的舆论被煽动起来了,全世界都在盯着拜登怎么做。
但拜登能怎么做呢,派兵吧既不能又不敢,旁观吧又实在不像个大哥的样子,要不是乌克兰抵住了俄军的攻势,现在头疼该如何收场的,就是开战后只会劝泽连斯基跑路的拜登了!
拜登目前更大的动作就是制裁。
不过咱们前面也说了,普京早早就搞起了“去美元化”的准备,俄罗斯丰富的资源和能够低限度自循环的经济体系又颇有韧性,而且普京在克里米亚战争之后就提前“向东转”了,虽然最后还是会被制裁大棒打个重伤,但真正伤多重,还得取决于俄军在前线的战况。
更何况,中俄有替代支付机制,中国有全球最齐全的供应链和巨大的国内市场,美国的制裁能达成多大的效果,其实一定程度上也取决于中国对抗西方、援助俄罗斯的决心。
不过乌克兰人超乎意料的抵抗,现在似乎又给美国提供了一个新的可选项,拜登开始向乌克兰提供“标枪”反坦克导弹和“毒刺”防空导弹等不对称武器,就像当年支持阿富汗对抗苏联一样,其目的就是将乌克兰变成一个新的“坟场”,用美国人熟悉的战争泥沼拖死俄军!
美国更大的难题是战略性的。
首先,在战争爆发前,美国和北约各有各的盘算,特别是美国,一意煽风点火,等到战争真爆发了,美国和北约又生怕搅入战局,躲得远远的看着乌克兰挨揍——在阿富汗战争之后,美国再次展现了自己的虚弱和不顾盟友的“美国优先”。
这就给全球各国传递了两种信息:对于伊朗等敌人来说,俄罗斯打破了平衡的规则,创造了一种“可以开战”的新现实,反正只要扛过经济制裁,西方就没招了,那么有必要的时候,是不是可以打一打?
而对于美国的一众盟友来说,俄罗斯这种“强邻打弱邻”的模式,如果发生在自己身上,美国是不是也会袖手旁观?大哥要是靠不住咋办,要不要从“一边倒”变成“墙头草”?
比如咱们台湾省某些人最近被乌克兰局势激得上蹿下跳的,自动把战事套到了台海,满是对美国不信任的悲观氛围,拜登一看,你这颗棋子还有大用啊,现在搞“投降主义”这套怎么行,所以今天还专门派了代表团去配合小菜搞安抚表演。
另一个难题,是俄乌这仗一打,暴露了一个新的问题:北约这些年一路东扩个不亦乐乎,但过度扩张之后,东翼可就直接抵到了俄罗斯家门口,你美国和北约有这个能力能防得住吗?
俄罗斯既然可以选择乌克兰为突破点,那么在“大国被逼入绝境”的时候,能不能再选择波罗的海三国打一打?
换言之,东扩后的北约,在平时可以视为北约压缩俄罗斯战略空间的“资产”,但目前俄罗斯用行动表明,它也是可以“西扩”的,那么这些撮尔小国无疑就成了北约暴露在俄罗斯眼皮子底下的“软肋”,成了北约的“战略负担”。
那么,不可避免的,美欧就需要在中东欧搞战略倾斜了,花更多的钱、布更多的兵,进一步强化这些与俄罗斯毗邻的前线的防卫,而这无疑又会进一步刺激俄罗斯的不安感。
好,说到这里,就引出了美国的战略难题——中国。
这次拜登可能是汲取了当年阿富汗与伊拉克战争为中国提供了机遇窗口的教训,刻意避免美国卷入冲突。
但俄乌战争之后,俄罗斯作为“西方威胁”的优先级会大大提升,美国还是需要在欧洲投入大量的战略资源,向亚太地区转移的步子将大大延缓,所以归根结底,中国还是会把握住这个来之不易的“战略机遇期”。
再往远了说,此次俄乌战争后,俄罗斯会比之前更需要战略缓冲空间,更需要整合前苏联空间,这将被美国视为复辟“新苏联”的举动;而在北约这边,就像前面说的,东翼的小国成了“软肋”,北约也会强化提升它们的安全感,这就在客观上会带来双方的长期对峙。
那么在这个“长期”之内,美国以中国为头号对手的意志和能力,美国继续转向亚太的步子,都将被欧洲这个大后方给拖住。
也就是说,一个时期之内,美国要被迫选择对付俄罗斯,而非“头号战略对手”中国了!
中国:立场问题
客观来说,这场战争中国算是个“隐形赢家”。
首先,战争引起的全球通胀压力,会进一步凸显中国产能在全球经济中的重要性,不止被制裁的俄罗斯,包括美国、欧洲在内的世界各国对中国的依赖都会随之加深。
其二,在西方的制裁大棒下,俄罗斯的能源出口必然会更多地转向中国,我们的能源安全将更有保障,而且中俄的绑定会越来越紧密,中国有了这个政治上、资源上的强大助力,未来在中美博弈中也会有更大的回旋余地。
其三,从反面来说,特朗普曾经下大力气拉拢俄罗斯对付中国,并且一定程度上成功了,但随着这次俄罗斯和整个西方翻脸,这种美俄联手制中的不利情形,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再不可能出现了,美国再搞对华围堵,已经失去了俄罗斯这个理论上最有力的伙伴。
其四,在中国的角度,俄罗斯此次向西方秩序宣战,客观上吸引了很多原本会打向中国的火力,为中国争取了相对自主的国际环境,而按照中国的崛起速度,也许只是这关键的几年,就将大幅度改变国际政治力量的对比。
此外,俄罗斯这一战,为中国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参考案例,包括如何用“闪电战”瘫痪对方的指挥链、如何考量对方的民心士气、如何尽量避免城市巷战的伤亡、如何应对国际舆论、如何应对包括SWIFT在内的金融制裁等等,中国都可以总结经验,留待后用。
所以,俄乌之战,其实在宏观层面大大有利于中国崛起的“势”,只要中国保持战略定力,不出现大的战略错误,等到欧洲纠纷尘埃落定时,中国势必会是一个对各方而言更难忽视的角色!
当然,这次战争并不纯粹利好任何一方,中国虽然尽量置身事外,但也面临着两难的选择。
首先,立场问题。
俄罗斯现在算是彻底和西方翻脸了,这个时候,中国持什么立场就很为难。
在战略伙伴关系的层面,中俄应该联手应对西方的压迫,而且考虑到中国未来也有很多关键议题需要俄罗斯的合作,比如寻求两岸统一的时候,或者应对同样复杂的亚洲安全局势的时候,或者提出自己的全球秩序主张的时候,那么,中国现在无疑应该继续强化和俄罗斯的关系,和普京站在一起。
而在中国自身的利益层面,中国对俄罗斯的任何政治支持,或者经济援助,都很容易激化成一种极端的局面,也就是中国一直竭力避免的“中俄VS美欧”二元对立的冷战格局。
要知道,中国的发展,就是建立在稳定的国际环境、开放的国际市场的基础上,一旦全球被这么对立二分了,其实就相当于自断了发展的根基。
所以欧美将俄罗斯剔出SWIFT,也是给中国出了个难题,表面上,是为人民币加速走出去提供了一个契机,甚至后期还可以拉入那些被美国制裁的,建一个自成一格的金融贸易体系,但问题是,这无疑更加推动了中俄与欧美的“脱钩”,“新冷战”式的阵营对垒就板上钉钉了。
所以这也是美英澳加等五眼一再喊话要求中国表态的原因——如果中国不支持俄罗斯,中俄“上不封顶”的伙伴关系会被削弱;如果中国支持俄罗斯,西方就可以顺势制裁中国,将中俄推到西方的对立面,美国拉着整个西方世界孤立中国的目标也就达成了,中国自动与世界“脱钩”!
同时,在这个战争的特殊时期,任何明面上的支持,都会自动等同于中俄结成了“战争同盟”,那么,印度这样和中国有矛盾的不结盟会怎么想?没有其他选择,只能向西方靠拢!
而且美国也会让“印太战略”向军事方向倾斜,甚至在无力应付东西两个方向时,不排除继续沿用去年卖给澳大利亚核潜艇的模式,重启核威慑的安保战略,在亚太周边搞“核扩散”来制衡中国。
目前已经能看到的一个变化,是日本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地位的上升。
日本人在见识了俄罗斯“用武力改变现状”之后,也被刺激到了,安倍前几天甚至都提到了和美国“核共享”这个禁忌话题,而从3月开始,日本这个能源进口国,将向欧洲提供能源,这个举动,说明了美日在进行全球层面的绑定,在美国有心无力的时候,日本之后的戏份会更加吃重,而其目标自然是指向中国。
所以,中国任何支持俄罗斯的举动,都将进一步恶化自身的安全环境。
此外,中国因为台湾问题的存在,不可能认同俄罗斯拿回克里米亚、促成乌东两个共和国独立的行动逻辑,所以无法完全支持俄罗斯的军事行动。
这也是中俄合作的一个隐性界限:中国支持莫斯科反北约东扩、反西方制裁,但不支持其对乌克兰领土和主权的主张,咱们看外交部的发言,基本都是围绕这个原则来的。
综上,中国对俄罗斯的支持,不会体现在明面上,从外交措辞里找不到的,更多的应该是在实打实的后背支援上,在绕过美国制裁的其他渠道上。
所幸中俄合作的空间很大,中国也有全球绝无仅有的大规模支援能力,必要的时候,中国依然是普京稳定后方的更大!
文章最后,笔者有话说
伴随俄罗斯暂时进军不利,现在就有声音在质疑俄罗斯对于中国的意义,质疑中国为什么要支持俄罗斯。
其实这个意义,并不在于一城一地的得失,而是在于俄罗斯的不可替代性。
冷战结束后,西方利用他们手上的这套秩序,主要就干了两件事:在欧洲方向遏制俄罗斯,在亚洲方向遏制中国。
俄罗斯面临北约东扩的问题,中国同样面临着AUKUS、“四方安全对话”、美日同盟等体系在中国周边搞的“亚太版北约东扩”,两个“北约”的目标都是一样的,那就是挤压大国的战略空间,将大国困死一隅。
所以,俄罗斯有他们的安全困惑,不知道西方发起遏制的理由,也不知道这种遏制的终点,而中国这几年在美国日甚一日的各种针对下,同样有这样的困惑,这个困惑的答案也是一致的——中俄作为“可能”挑战西方秩序的大国,本身就有需要被消灭的“原罪”,不死不休。
对此,大家可以看到,中国其实都没有很好的应对办法,基本都是美国出招咱们接招,美国嘴唇一碰就能打出疆、港、台这种筹码,而中国能拿出来的筹码呢,都是国人辛辛苦苦攒的家当,根本没有公平可言。
而和中国比起来,俄罗斯连这份能讨价还价的家当都没有,于是普京换了一个方向,从军事角度突围,试图重塑西方施加的安全环境。
现在普京的行险一击,本质上就是在向冷战后那套西方单极称霸的旧秩序开炮,反抗美国这个遏制战略的大网。
从这个维度上,中俄的命运是一体的,世界上能与中国建立如此牢固关系的大国,注定也只有俄罗斯一个。
这,也就是“背靠背”的真实含义!
本文来自“浅时光”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华夏信息网立场,本站不对文章中的任何观点负责,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只用于提供信息阅读,无任何商业用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文章、内容、图片、音频、视频)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1470280261#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维护您的正当权益。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xxwhg.com/zh/145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