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军败得不冤,军工官员被乌克兰收买,偷偷出售绝密装备图纸

文/飞云

俄军之所以在乌克兰前线失利,除了战略上的失误以外,情报泄露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为了亡羊补牢,俄方开始更加重视对“内鬼”的调查,结果不查不知道,一查确实是鬼影重重。

据环球网消息,俄联邦安全局(FSB)通报了一起“叛国罪”案件,一名俄公民涉嫌利用工作之便,向乌克兰传递情报。此事目前已按叛国罪立案,嫌犯也已被捕。

FSB的新闻稿称,该嫌犯是俄罗斯一家航空厂的质量主管,他在接触到一份标有“绝密”的文件后,偷偷拍摄了部分文件内容,并通过网络渠道,将拍摄的机密照片泄露给了一名在敖德萨航空厂工作的乌克兰公民,这些照片当中,有俄军作战航空设备的图纸。

乌克兰人要图纸干什么?结合当前的俄乌局势略一分析,就不难得出答案。这份图纸的所到之处,肯定与乌克兰军队有关,也就是说,该军工官员可能已经被乌克兰收买。众所周知,俄军近日在乌克兰战场上吃了败仗,按照乌总统泽连斯基的说法,乌军从俄军手中一举“夺回”了6000平方公里的土地。

乌军能赢,固然得益于战略上的成功,以及兵力与武器装备上的充足,但也少不了情报上的支持。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试想,假如乌军通过“间谍”得到了俄军的情报,而俄军却对乌军情报一无所知,俄军当然会处于被动地位,而乌军的胜率也将大大提升。

此外,数月前普京曾下令,允许所有乌克兰人通过快速简化手续,获得俄国籍,成为俄罗斯人。分析认为,如此一来,一些用心险恶之人将更加方便地进入俄罗斯,与他们在乌克兰的同伙里应外合,向乌传递情报。

这也是为什么俄总统普京在两个月前特意签署了一项法律,将一切俄公民支持敌军的行为定作“叛国罪”,犯下此罪行者,将被处以12到22年不等的监禁,并处罚金50万卢布(约合人民币57047元)。而这名将乌方传递情报的俄公民,显然就符合“叛国罪”的定义。

更可怕的是,在俄罗斯,“内鬼”不止一个,而是一片。数天前,俄罗斯前记者、俄航天局前顾问伊万·萨夫罗诺夫就因犯下“叛国罪”,被判22年监禁,并处于50万卢布的罚款。FSB称,萨夫罗诺夫此前被指控将俄军事技术合作和“国防工业”的秘密信息传递给北约的情报部门,而萨夫罗诺夫自己也清楚这么做会对俄罗斯不利。

有观点认为,俄乌冲突当中,既有炮火连天的热战,也有一个不见硝烟的战场,“情报战”就是其中之一。眼下俄境内不知有多少人笑里藏刀、忠奸难辨,照此看来,俄军败得不冤,而这场惨败恐怕也并非偶然,如果俄方不能解决“内鬼”的问题,即便最后俄军赢得胜利,也很可能是一场“惨胜”,付出的代价或许要比俄方想象的要大得多。

本文来自“修夏”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华夏信息网立场,本站不对文章中的任何观点负责,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只用于提供信息阅读,无任何商业用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文章、内容、图片、音频、视频)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1470280261#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维护您的正当权益。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xxwhg.com/zh/14613.html

上一篇 2022-09-13 22:17:13
下一篇 2022-09-13 22:15:45

相关推荐

  • 俄媒称所有俄军已撤到第聂伯河左岸

    当地时间11月11日,俄罗斯国防部宣布,俄军向第聂伯河左岸转移完毕。据俄新社11月11日消息,俄罗斯国防部称,莫斯科时间11日早晨5点,在赫尔松方向,俄军已向第聂伯河左岸转移完毕。俄国防部还称,俄军没有将任何军事装备或武器抛弃在第聂伯河右岸,俄军各部在向第聂伯河左岸

    2022-11-12 12:12:39
    279
  • 俄军三次大撤退有何不同,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不久前,顿涅茨克、卢甘斯克、扎波罗热、赫尔松等四地区举行了入俄公投,且投票率都已经超过法律规定的50%门槛,公投结果可认定为有效。随后,俄罗斯对乌克兰进行了连续轰炸,俄罗斯似乎占据了上风,不过最近情况又有了变化。另据英媒报道称,俄罗斯国防部部长绍伊古已经命令

    2022-11-11 10:45:56
    209
  • 俄军在哈尔科夫州消灭70多名乌军,在顿涅茨克消灭80名雇佣兵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莫斯科9月29日电 俄罗斯国防部发布消息表示,俄武装力量消灭乌军第92机械化旅二营位于哈尔科夫州库皮扬斯克临时驻扎点的70多名军人和14件装备。俄航空兵在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尼古拉耶夫卡地区消灭多达80名“外国军团”雇佣兵。俄国防部称:“在对乌军第92机械

    2022-09-30 13:23:02
    297
  • 开战天俄军直扑乌总统府 泽连斯基是怎么应对的?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4月28日再次登上了最新一期的美国《时代》周刊封面。在接受《时代》周刊采访时,泽连斯基谈到了在战争的最初几个小时,俄罗斯军队是如何在几分钟之内找到他和他的家人的。《时代》周刊记者西蒙 舒斯特在报道中写道,在战争的天,泽连斯基接到通知,俄罗斯突

    2022-09-28 06:01:20
    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