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和英国为了给澳大利亚提供核潜艇,不惜搅黄法国与澳大利亚常规潜艇合同一事,余波仍在持续发酵,甚至还闹到了联合国下属的国际原子能机构上。据中国外交部网站报道,中国常驻维也纳联合国代表在国际原子能机构九月理事会通过议程前进行解释性发言,中方对美、英、澳三国企图胁迫该机构为澳大利亚获得核潜艇放行一事,进行了极其严厉的批评,希望以此阻止此事。
我们知道,国际原子能机构也是国际核军控的主要监督机构,通过管理国际核能合作与核原料、核技术交易等行为,来实现管控核武器扩散的效果。在发言中,中方代表特别提到,美、英、澳三国企图胁迫国际原子能机构秘书处,提出豁免三国核潜艇合作的保障监督方案,并凭借自己在理事会的票数优势来强行推动通过。如上述企图得逞,将导致国际原子能机构沦为“核扩散机构”,完全违背了设立核军控机制的初衷,更会起到分裂国际共识和核军控体系解体的麻烦。
其实从某种程度来说,冷战中后期诞生的国际核军控机制,更多的是西方用来限制新兴工业化追求核力量的工具,以防止他国拥有核技术并动摇西方阵营对世界的主导。由于当时苏联与很多第三世界关系密切,故国际核军控机制其实也在客观层面有着制约苏联的用意。而在苏联解体后,国际核军控的目的则逐步转向“阻止苏联时期核武器外流”,以及警惕和约束某些地区军事强国发展核武器。
至于澳大利亚获得美英核潜艇一事,美方的用意无非是强化其在印度洋-太平洋地区的枢纽地位,并在某种程度上将澳大利亚核武装化,以抗衡发展脚步越来越快的中国海军。如此一来,西方主导建立的国际原子能机构自然很难摆脱沦为美国工具的下场,不排除会在美英对澳提供核潜艇一事上采取“双标”……
而且平心而论,国际核军控机制其实有着很大的脆弱性,尤其是在有联合国安理会五常直接或间接介入的情况下,国际核军控机制往往很难发挥作用,甚至可能沦为一张废纸。以色列和印度等国之所以能获得核武器技术,背后显然有某些核大国的参与。至于那些未能获得核大国支持,却仍希望拥核的,如利比亚和伊拉克等国,则成为了“牺牲品”。
放到澳大利亚身上来看,其已探明的铀矿储量高达全球,还是世界第二大产铀国,与美英等国有着密切的原料供应关系,再加上澳大利亚是美国的“忠心小弟”之一。因此,国际核军控体制能否无视美英这两个核大国的影响,公平公正地阻止澳大利亚拥有武器级核技术,目前看来并不很乐观。
一旦澳大利亚获得了核潜艇,即意味着美英两国对现有世界体系的破坏性开始大于建设性,不惜对亲西方进行核武装。这是否会引发新一轮核扩散和核军备竞赛,就要看接下来世界各国的博弈了。
本文来自“月熙儿”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华夏信息网立场,本站不对文章中的任何观点负责,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只用于提供信息阅读,无任何商业用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文章、内容、图片、音频、视频)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1470280261#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维护您的正当权益。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xxwhg.com/zh/146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