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虽然在哈尔科夫前线取得了一些进展,但美国方面似乎显得比较理智。对于俄军此次在哈尔科夫地区的失利,美国白宫日前发出警告称,俄罗斯依旧拥有强大的军事实力,而且这种实力“不仅可以在乌克兰使用”。美国总统拜登也表示,虽然乌克兰在军事行动中取得了重大进展,但“前方仍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美国为什么如此“人间清醒”,简单来说,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乌克兰此次反攻得手,离不开背后北约强大的情报和指挥系统,在北约卫星和侦察机的全天候监测下,俄军的部署对于乌克兰来说,几乎等于“全方位透明”。而这种高强度的监测,也让美国对俄罗斯目前的军事实力有着十分清楚的认识。
俄乌双方每天都会发战报,但为了政治宣传目的,双方的战报其实都有不小的掺水程度。在这次反攻中,乌军拿到了多少战果、俄军到底有多少损失,北约指挥官们的心里恐怕是有一份比较真实的战报。而此次拜登政府的表态,也多多少少能印证一点,那就是前线的情况没有一些人想象的那么对俄军不利,俄军的有生力量恐怕仍保留了不少。
美国方面很清楚:一城一池的得失只是暂时的,要想真正取得胜利,乌军还需要取得更大的战果。但俄军在收缩兵力后,是否还会给乌克兰这样的机会;乌军在风卷残云的“闪电战”过后,又能否保住现在的胜利果实,都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另一方面,对于俄罗斯人的韧性,历史已经证明过很多次了。曾经不可一世,统治大半个欧洲的拿破仑和希特勒,都在寒冷的冬天中折戟俄罗斯,自己亲手创建的帝国就此崩塌。而不论是1812年爆发的俄法战争,还是1941年开始的卫国战争,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俄罗斯军队都是先遭遇惨痛失败,然后才在逆境中取得重大胜利的。
当然,我们不能犯“关公战秦琼”的错误,把此次俄乌冲突与这两场战争作横向对比,但俗话说的好“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从这两场战争中,我们可以看到俄罗斯人极强的韧性,越是逆境,越能激发俄罗斯人的战斗潜力,过去如此,现在亦是如此。
回到俄乌战场上,俄军虽然在这次失利中丢弃了不少武器装备,但有生力量至少是保住了不少,俄军及时的撤退没有让大型的围歼战发生。而在完成收缩兵力,哈尔科夫局势稳定下来后,普京政府大概率是要作出重大调整的。
这个调整,有可能是简单的人事撤换,兵力重新调配,也有可能推出新的决定性战略,比如下令全国性总动员。但不论怎样,俄罗斯在俄乌战场的基本盘还在,是一定会对乌军这次反攻作出回应的,不可能就此一蹶不振。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虽然美国难得“人间清醒”了一次,但是俄军的失利还是让一些别有用心的势力开始膨胀起来,蠢蠢欲动。日前,乌克兰多名高官喊话格鲁吉亚,鼓动他们在南方开辟“第二战场”,夺回2008年俄格战争中丢失的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两地。对此,格鲁吉亚方面回应道:“在全民公投通过后,可以考虑这一提议”。
而与此同时,美国突然强调俄军的实力,还特别加了一句“这种实力不仅可以在乌克兰使用”,很明显就是在提醒这些:俄军在前线的失利并不能动摇俄乌战场的基本盘,即便是在多个方向上对俄罗斯同时进行战略施压,后者也绝非能被轻易打败的对手。
本文来自“这条河叫时光”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华夏信息网立场,本站不对文章中的任何观点负责,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只用于提供信息阅读,无任何商业用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文章、内容、图片、音频、视频)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1470280261#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维护您的正当权益。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xxwhg.com/zh/15031.html